足兵足食
成語拼音
- zú bīng zú shí
足兵足食成語解釋
- 糧食、軍備充足。
典故出處
- 宋·胡鍂《耕祿稿·代田萬頃到任謝表》秉戈執耒,宜爲足兵足食之思;牧馬飯牛,盍講且戰且耕之政。”
成語典故
- 足兵足食,嚴罰從其後,而人自爲守矣。★王闓運《與曽侍郎言兵事書》
成語造句
- 要想國家繁榮昌盛,人民安居樂業,就必須做到足兵足食,擁有強大的國防力量和充足的物資儲備。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局勢動盪不安。有一個小國,名爲衛國,其國君衛靈公雖然有一定的抱負,但國家實力相對較弱。
當時,衛國面臨着來自周邊強國的威脅,國內也存在着一些社會問題。衛靈公深知,要想讓國家強大起來,抵禦外敵,必須要讓百姓安居樂業,軍隊強大有力。
於是,衛靈公開始大力推行改革。他首先重視農業生產,鼓勵農民開墾荒地,興修水利,提高糧食產量。同時,他還減輕農民的賦稅,讓百姓能夠有足夠的糧食儲備,過上溫飽的生活。這一舉措使得國內糧食充足,百姓不再爲飢餓所困擾,爲國家的穩定奠定了基礎。
在保障了糧食供應之後,衛靈公又將目光投向了軍事。他招募強壯的青年入伍,加強軍事訓練,並且爲士兵們配備精良的武器裝備。爲了提高軍隊的戰鬥力,他還選拔了有才能的將領,給予他們充分的信任和權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衛國逐漸變得兵強馬壯,糧食充裕。周邊的強國看到衛國的實力日益增強,也不敢輕易對其發動侵略。
在一次與鄰國的小規模衝突中,衛國的軍隊展現出了強大的戰鬥力。他們裝備精良,訓練有素,而且士氣高昂。而國內的百姓也積極支持軍隊,爲前線提供充足的物資保障。最終,衛國取得了勝利,保衛了自己的領土和尊嚴。
衛靈公的成功並非偶然,正是因爲他懂得“足兵足食”的道理,先讓百姓喫飽穿暖,再打造強大的軍隊,才使得衛國在亂世中得以立足和發展。
在歷史的長河中,“足兵足食”一直被視爲國家強盛的重要基石。例如,唐太宗李世民在位期間,重視農業發展,輕徭薄賦,同時加強軍事建設,開創了貞觀之治,使唐朝成爲當時世界上最強大的國家之一。又如,漢武帝時期,推行一系列的經濟改革,增加國家財政收入,同時擴充軍備,北擊匈奴,鞏固了漢朝的邊疆。
這些歷史事例都充分證明了“足兵足食”對於國家繁榮昌盛的重要性。只有當人民生活富足,軍隊強大有力,國家才能長治久安,在風雲變幻的世界中屹立不倒。
足兵足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