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失事機

成語拼音

zuò shī shì jī

坐失事機成語解釋

白白地失掉機會。

典故出處

王闓運《丁銳義傳》坐失事機,誰執其咎。”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總是猶豫不決,在關鍵時刻不能果斷決策,導致坐失事機,失去了許多寶貴的機會。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因未能把握時機而導致失敗的例子。其中,就有這樣一段令人深思的故事。 那是在一個動盪的時代,各國紛爭不斷,戰火紛飛。有兩個相鄰的國家,分別是甲國和乙國。甲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一直有着稱霸天下的野心;乙國相對較弱,但人民勤勞勇敢,國內也有不少賢能之士。 有一年,甲國遭遇了罕見的旱災,糧食大幅減產,國內人心惶惶。乙國的大臣們得知這個消息後,紛紛向國王進言,認爲這是一個絕佳的時機,可以出兵攻打甲國,一舉削弱對方的實力。然而,乙國國王卻猶豫不決,他擔心出兵會引發兩國之間的全面戰爭,使百姓陷入水深火熱之中。 就在乙國國王舉棋不定的時候,甲國國王迅速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他一方面派遣使者向周邊國家借糧,另一方面加緊訓練軍隊,提高士兵的戰鬥力。同時,甲國國王還派出間諜,潛入乙國,散佈謠言,說甲國已經做好了充分的準備,隨時可以迎擊乙國的進攻。 乙國國王聽到這些謠言後,更加不敢輕易出兵。他終日在王宮之中憂慮重重,既害怕失去這個難得的機會,又害怕戰爭帶來的災難。而乙國的大臣們也因爲國王的優柔寡斷而感到失望和無奈。 終於,甲國成功地度過了旱災,國力逐漸恢復。此時,甲國國王看準了乙國的軟弱和猶豫,決定主動出擊。他率領着精銳的軍隊,迅速攻入乙國境內。乙國由於長期沒有做好戰爭準備,軍隊士氣低落,在甲國的強大攻勢下節節敗退。 最終,乙國失去了大片領土,國力大損,從此一蹶不振。而乙國國王也因爲自己的坐失事機,成爲了國家的罪人,被後世所詬病。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面對機遇時,必須要有果斷的決策和勇敢的行動。如果猶豫不決,坐失事機,就可能會給自己帶來無法挽回的損失。正如《史記》中所說:“當斷不斷,反受其亂。”我們應當從乙國的失敗中吸取教訓,在人生的道路上,善於抓住時機,果斷地邁出前進的步伐。

坐失事機-成語圖片

坐失事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