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武之道

成語拼音

wén wǔ zhī dào

文武之道成語解釋

指周文王、周武王治理國家的方法。

典故出處

先秦·孔子《論語·子張》:“文武之道未墜於地,在人,賢者識其大者。”

成語典故

周朝時期,民間有一個祭祀百神的“蠟”節日,孔子帶弟子子貢去看熱鬧。子貢擔心百姓只顧玩樂而會有危險。孔子給子貢解釋道:“百姓成年累月在田間勞作,讓他們放鬆一下,有張有馳,這是周文王與武王定下的規矩,這樣便於更好地生產。”。

成語造句

做任何事情都要張弛有度,這正符合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道理。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國家正處於繁榮昌盛的時期。這個國家的國王英明睿智,他深知治理國家需要文治與武功相輔相成。 國王重視文化教育,廣納天下賢才,在國內大力興辦學校,培養了衆多有才華的文人墨客。這些文人用他們的智慧和知識,爲國家的發展出謀劃策,編寫典籍,傳承文化,使得國家的文化氛圍日益濃厚,人民的思想也日益開明。 同時,國王也沒有忽視軍事力量的重要性。他精心訓練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將士們個個英勇無畏,紀律嚴明。在對外戰爭中,他們屢戰屢勝,爲國家開疆拓土,保衛了國家的安全和尊嚴。 然而,隨着國家的不斷髮展壯大,一些問題也逐漸浮現出來。一部分大臣開始過分強調文治,認爲只要有豐富的文化和繁榮的經濟就足夠了,對軍事的投入逐漸減少。而另一部分大臣則過於注重武功,主張不斷髮動戰爭來擴大國家的影響力。 國王察覺到了這種分歧的嚴重性,他深知“文武之道,一張一弛”的道理。於是,他召集大臣們,語重心長地說:“吾國之繁榮,賴文治武功之平衡。文可安邦,武可定國,二者缺一不可。若只重文而輕武,則國家危矣;若只重武而輕文,則民不聊生。唯有二者兼顧,方能長治久安。” 大臣們聽了國王的話,紛紛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開始重新審視文治與武功的關係,並努力尋求一種平衡。在國王的帶領下,國家繼續保持着文化的繁榮和軍事的強大,人民安居樂業,國家日益昌盛。 這個國家的故事被後世廣爲傳頌,人們從中明白了文武之道的重要性。正如《禮記·雜記下》中所說:“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爲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只有合理地運用文治和武功,讓二者相互配合、相互促進,才能實現國家的長久穩定和發展。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國家和朝代都因爲未能正確處理好文武之間的關係而走向衰落或滅亡。而那些能夠明白文武之道的國家,則往往能夠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成爲歷史的佼佼者。 在當今社會,文武之道的理念依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無論是一個國家、一個組織還是個人,都需要在不同方面保持平衡和協調。在追求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的同時,不能忽視文化建設和道德教育;在努力提升自身能力和競爭力的同時,也要注重身心健康和品德修養。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發展。

文武之道-成語圖片

文武之道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