篳路藍縷

成語拼音

bì lù lán lǚ

篳路藍縷成語解釋

篳路:柴車;藍縷:破衣服。駕着簡陋的車,穿着破爛的衣服去開闢山林。形容創業的艱苦。

典故出處

《左傳·宣公十二年》:“篳路藍縷,以啓山林。”

成語典故

有一年春天,楚國攻打鄭國,鄭國抵擋不住,只得向楚國求和。晉國得到消息,立刻派兵抗楚救鄭,目的是要把鄭國爭取過來,使他歸附晉國。可是晉軍還沒渡過黃河,鄭國已經屈服,楚軍也準備勝利回師了。晉軍的中軍主將荀林父等部分將領,便主張停止進軍。而中軍副將先縠和另一部分將領卻不同意,於是發生了爭執。  晉軍暫駐在敖、鄗二山之間。鄭國派人到晉軍營中去聲明:“我們鄭國向楚國求和,不過是爲了不致亡國,絲毫也沒有對晉國不友好的意思。”還說:“楚軍輕而易舉地得了勝利,因此驕傲了,部隊也放鬆戒備了。你們如果趁此追擊,加上我們從旁助戰,定可把楚軍打得大敗。”先縠高興地說:“對呀,打敗楚軍,奪回鄭國,正是時候了!”下軍副將欒書說:“不行,楚國經常教誡全國軍民,要發揚他們祖先‘篳路藍縷,以啓山林’的精神,勤儉建國,艱苦奮鬥。有什麼理由說他們驕傲了,放鬆戒備了?況且鄭國勸我們攻打楚軍,其實也並不是真心向着我們。要是我們打勝了,他固然會討好我們,要是楚軍打勝了,他還不是又要向楚國投降。我們怎麼可以相信鄭國的話呢?”。

成語造句

先輩們在創業過程中經歷了無數艱難險阻,可謂是篳路藍縷,才最終取得了輝煌的成就。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楚國的祖先面臨着極爲艱難的處境。那時候,他們生活在荒僻之地,資源匱乏,環境惡劣。 爲了生存和發展,他們不得不披荊斬棘,開拓出屬於自己的道路。沒有現成的工具,他們就用最簡陋的器具;沒有舒適的居住條件,他們就風餐露宿。 先輩們穿着破舊的衣服,拉着簡陋的車子,一步一個腳印地前行。他們在山林中穿梭,在荒野中跋涉,遇到河流就設法涉水而過,碰到高山就努力攀爬翻越。 在這個過程中,他們遭遇了無數的困難和挫折。有時會遇到兇猛的野獸,有時會面臨惡劣的天氣,但他們始終沒有放棄。 經過漫長的歲月,他們憑藉着堅韌不拔的毅力和頑強的精神,從一無所有逐漸積累起了財富和資源。他們開闢了田地,建造了房屋,建立了自己的部落。 後來,楚國的子孫們繼承了先輩們的精神,不斷努力進取,使楚國逐漸強大起來。他們的創業歷程充滿了艱辛和困苦,真可謂是“篳路藍縷”。 正如《左傳》中所記載的那樣,楚國的先人們正是通過這種艱難困苦的奮鬥,才爲後來楚國的繁榮奠定了基礎。這種“篳路藍縷”的精神,也成爲了楚國後人的寶貴財富,激勵着他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勇往直前,永不退縮。 在歷史的長河中,“篳路藍縷”的故事成爲了人們傳頌的典範。它告訴我們,無論遇到多麼艱難的處境,只要有堅定的信念和不屈不撓的精神,就一定能夠克服困難,開創出屬於自己的輝煌。

篳路藍縷-成語圖片

篳路藍縷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