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帝啼鵑

成語拼音

wàng dì tí juān

望帝啼鵑成語解釋

相傳戰國時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爲蜀治水有功,後禪位臣子,退隱西山,死後化爲杜鵑鳥,啼聲悽切。後常指悲哀悽慘的啼哭。

典故出處

元·關漢卿《竇娥冤》:“若沒些兒靈聖與世人傳,也不見得湛湛清天。我不要半星血紅塵灑,都只在八尺旗槍素練懸。等他四下裏皆瞧見,這就是咱萇弘化碧,望帝啼鵑。”

成語典故

相傳戰國時期蜀王杜宇稱帝,號望帝。他爲蜀國治理水患立下大功,急流勇退後禪位給臣子,自己則退隱居住在西山,死後化爲杜鵑鳥。到春天時晝夜不停地悲鳴,其啼聲非常的悽切,直到口中吐血爲止。

成語造句

傳說中那望帝啼鵑的故事,充滿了悲傷與哀怨,讓人不禁爲之動容。

成語故事

在遠古時期,有一個古蜀國。當時的國王名叫杜宇,他是一位非常賢明且有能力的君主。 杜宇帶領着他的子民們努力耕作,發展生產,讓古蜀國逐漸變得繁榮昌盛起來。他關心百姓的生活,致力於改善他們的處境,百姓們對他充滿了敬愛和感激之情。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降臨了古蜀國。洪水氾濫,淹沒了大片的土地和村莊,百姓們流離失所,生活陷入了困境。杜宇心急如焚,他四處尋找解決辦法,但始終未能找到有效的應對之策。 就在杜宇一籌莫展之際,一個名叫鱉靈的人出現了。鱉靈有着非凡的智慧和治水才能,他主動向杜宇請纓,承擔起治理洪水的重任。杜宇對鱉靈寄予了厚望,將所有的權力都交給他,讓他放手去幹。 鱉靈不負衆望,他帶領着百姓們日夜奮戰,採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終於成功地治理了洪水,讓古蜀國重新恢復了生機。杜宇對鱉靈的功績十分讚賞,爲了表彰他,杜宇決定將王位禪讓給鱉靈。 鱉靈繼位後,繼續推行了一系列有利於國家發展的政策,古蜀國變得更加繁榮富強。而杜宇,在退位後卻陷入了深深的自責和痛苦之中。他覺得自己沒能在災難發生時更好地保護百姓,內心充滿了愧疚。 杜宇的心情越來越沉重,最終他選擇了離開王宮,隱居到山中。他每天都在思念着他的子民和他曾經統治的國家,心中的痛苦無法排解。久而久之,杜宇的靈魂化作了一隻杜鵑鳥,每當春天來臨的時候,這隻杜鵑鳥就會飛回古蜀國,在山林中日夜不停地啼叫。 百姓們聽到杜鵑鳥的啼叫聲,都知道這是他們曾經愛戴的杜宇國王在呼喚他們。他們爲杜宇的遭遇感到悲痛和惋惜,同時也更加懷念他在位時的美好時光。“望帝啼鵑”的故事就這樣流傳了下來,成爲了人們感慨賢明君主和懷念過去美好時光的象徵。 正如《禽經》中所記載:“蜀右曰杜宇”,左思在《蜀都賦》中也寫道:“碧出萇弘之血,鳥生杜宇之魂。”這些都爲望帝啼鵑的故事增添了一抹神祕的色彩。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傳說,更是古蜀文化中的一顆璀璨明珠,它承載着人們對歷史的銘記和對美好品質的追求。

望帝啼鵑-成語圖片

望帝啼鵑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