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黠大癡

成語拼音

xiǎo xiá dà chī

小黠大癡成語解釋

黠:聰明而狡猾。小處狡黠精明,而大處往往糊塗失算。

典故出處

唐·韓愈《送窮文》:“驅我令去,小黠大癡。”

成語典故

唐朝時期,河南令韓愈在正月最後一天羣衆“送窮”的祭日,寫《送窮文》要把窮鬼送走。他所謂的“窮鬼”爲智窮、學窮、文窮、命窮、交窮。這五鬼立即反駁“予知我名,凡我所爲,驅我令去,小黠大癡。人生一世,其久幾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

成語造句

他看似精明,在一些小事上算計不停,實則是小黠大癡,在真正重要的事情上卻常常犯糊塗。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小鎮上,有一個名叫張華的年輕人。 張華頭腦靈活,善於算計,經常耍些小聰明來獲取一些小利益。他總是覺得自己很聰明,能夠佔到別人的便宜。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個外地商人,帶來了一批珍貴的貨物。張華看到了這個機會,便動起了歪腦筋。他憑藉着自己的巧舌如簧,與商人一番討價還價,成功地以一個看似很低的價格買到了一些貨物。張華心中暗自得意,覺得自己佔了個大便宜。 然而,他卻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爲已經引起了其他商人的不滿。其他商人聯合起來,在之後的生意中對張華處處設限,導致張華的生意越來越難做。張華卻不反思自己的行爲,反而怪罪別人嫉妒他的聰明。 不久後,鎮上來了一位智者。智者看出了張華的問題,便找到他說:“你看似聰明,實則是小黠大癡啊。你只看到眼前的蠅頭小利,卻忽略了長遠的利益和人際關係。真正的智慧不是靠耍小聰明,而是要有大局觀和長遠的眼光。”張華卻不以爲然,認爲智者是在嫉妒他的才能。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因爲他的小聰明和短視行爲,失去了很多朋友和合作夥伴。他的生意也一落千丈,最終陷入了困境。而那些原本被他看不起的踏實做事的人,卻憑藉着誠信和努力,逐漸取得了成功。 張華這時纔開始後悔,想起智者的話,意識到自己曾經的所作所爲是多麼的愚蠢。他終於明白了,小黠大癡這個道理,真正的智慧不是靠一時的機靈和算計,而是要懂得取捨,着眼於長遠。 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張華這樣的例子。比如在戰國時期,魏國的龐涓,他自認爲聰明絕頂,嫉妒孫臏的才能,多次設計陷害孫臏。然而,他的這種小黠最終導致了他的覆滅。而孫臏則憑藉着真正的智慧和才能,在困境中崛起,成爲了一代名將。 我們在生活中也應該時刻警醒自己,不要成爲像張華這樣小黠大癡的人。我們要學會用長遠的眼光看待問題,不要爲了一時的利益而放棄了更重要的東西。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和長遠。

小黠大癡-成語圖片

小黠大癡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