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黥補劓
成語拼音
- xī qíng bǔ yì
息黥補劓成語解釋
- 指修整面容殘缺,恢復本來面目。後用以喻改過自新。
典故出處
- 《莊子·大宗師》:“……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成語典故
- 相傳遠古時期,意而子去拜見許由,許由問堯爲什麼會幫助他。意而子回答說:“堯要我躬服仁義而明言是非。”許由又問他堯是怎樣教他明白仁義與是非的。意而子回答道:“庸詎知夫造物者之不息我黥而補我劓,使我乘成以隨先生邪?”。
成語造句
- 通過不斷地學習和自我提升,他努力去息黥補劓,改變曾經那些不好的行爲習慣,逐漸讓自己成爲一個更優秀的人。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奇特的國度。
這個國度的人們原本過着平靜而普通的生活。然而,有一位國王,他爲了樹立自己的權威,實行了一系列嚴苛而古怪的律法。百姓們稍有不慎,就會觸犯律法而遭受嚴厲的懲罰。其中一種懲罰就是在人的臉上刺字,割掉鼻子,這讓許多人都生活在恐懼與痛苦之中。
在這個國度裏,有一個叫子明的年輕人。他聰明善良,看到身邊的人因爲這些殘酷的懲罰而變得面目全非,內心十分痛苦。他開始思考,如何才能改變這種狀況,讓人們不再遭受這樣的折磨。
子明決定冒險向國王進言。他鼓起勇氣來到王宮,向國王闡述了自己對這些殘酷律法的看法。他說:“陛下,這樣的懲罰方式只會讓人們身心俱傷,我們應該尋找一種更好的方式來治理國家,而不是通過這種傷害百姓的手段。”國王聽後十分憤怒,斥責子明竟敢質疑他的律法。
但子明並沒有退縮,他繼續說道:“陛下,古人云,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我們一直用這樣殘忍的方式對待百姓,民心必然離散。我們可以嘗試用教育、引導的方式來讓人們遵守律法,而不是通過息黥補劓這樣極端的手段。”國王聽了子明的話,陷入了沉思。
經過一番思考,國王意識到子明確實有一定的道理。於是,他決定採納子明的建議,開始逐步改變這些殘酷的律法。他廢除了在人臉上刺字和割鼻子的刑罰,轉而推行一些更加人性化的措施。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個國度的百姓們漸漸從恐懼中走了出來,他們開始重新過上正常的生活。而子明也因爲他的勇敢和智慧,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有時候,殘酷的手段並不能真正解決問題,反而可能會引發更多的矛盾和痛苦。我們應該像子明一樣,勇敢地去思考和探索更好的方法,用智慧和善良去改變那些不合理的現象。就如同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有識之士不斷努力,推動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讓我們的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息黥補劓-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