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腹之患

成語拼音

xīn fù zhī huàn

心腹之患成語解釋

心腹:比喻要害。比喻隱藏在內部的嚴重禍害。也泛指最大的隱患。

典故出處

《左傳·哀公十一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後漢書·陳蕃傳》:“寇賊在處,四肢之疾;內政不理,心腹之患。”

成語典故

春秋末年,吳王夫差準備出兵伐齊,越王勾踐帶臣子及厚禮來朝見,夫差特別高興。伍子胥認爲出兵伐齊,作用不大,當前越國是吳國的心腹之患。夫差根本不聽。沒過幾年,越國趁吳國北上伐晉國時出兵伐吳,將吳國徹底打敗。

成語造句

敵人一直對我們虎視眈眈,企圖入侵我們的領土,這無疑是我們的心腹之患。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越國和吳國是兩個相鄰的國家,它們之間經常發生戰爭和衝突。 當時吳國的國王闔閭是一位有雄心壯志的君主,他一心想要擴張吳國的勢力。越國的國王勾踐得知吳國的野心後,深感憂慮,他知道吳國遲早會成爲越國的心腹之患。 闔閭爲了實現自己的目標,積極備戰,訓練了一支強大的軍隊。勾踐意識到不能坐以待斃,於是決定先發制人,主動出擊攻打吳國。然而,吳國的軍事實力超出了勾踐的預料,越國在這場戰爭中遭遇了慘敗。 勾踐帶着殘兵敗將退回越國,面臨着亡國的危機。但他並沒有氣餒,而是決心臥薪嚐膽,積蓄力量,以圖復仇。他任用賢能,發展生產,加強軍事訓練。 與此同時,闔閭在戰勝越國後,驕傲自滿起來,放鬆了對越國的警惕。他繼續四處征戰,企圖征服更多的國家。 勾踐經過多年的努力,越國逐漸恢復了元氣,並且變得日益強大。終於,勾踐覺得時機已經成熟,他率領越國軍隊再次攻打吳國。這次,越國軍隊勢如破竹,一舉打敗了吳國。闔閭在戰爭中受傷,不久後去世。 他的兒子夫差繼位後,發誓要爲父親報仇。夫差同樣積極備戰,加強吳國的軍事實力。然而,勾踐並沒有給夫差喘息的機會,他繼續進攻吳國,最終徹底擊敗了吳國,實現了越國的復興。 越國和吳國之間的爭鬥充分說明了心腹之患的嚴重性。一個國家如果不能及時消除潛在的威脅,那麼這個威脅很可能會在未來的某個時候爆發,給國家帶來巨大的災難。就像吳國起初沒有重視越國這個心腹之患,最終導致了自己的失敗。而越國的勾踐能夠居安思危,提前應對,最終成功消除了心腹之患,實現了國家的崛起。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也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對於那些可能成爲心腹之患的問題或隱患,要及時採取措施加以解決,以免它們在未來造成更大的危害。

心腹之患-成語圖片

心腹之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