懸劍空壟
成語拼音
- xuán jiàn kōng lǒng
懸劍空壟成語解釋
- 比喻心許朋友的事,不因人死而改變。
典故出處
- 《史記·吳太伯世家》:“還至徐,徐君已死,於是乃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
成語典故
- 古代季札第一次出使北方,見到徐君結爲好友。徐君喜歡季札的寶劍,口頭雖沒言明。季札心裏明白這事,爲了便於執行公務,就沒有送給徐君。季札公務完畢路過徐地,見徐君已經去世,就到他的墳墓旁把寶劍掛在樹上而離開。
成語造句
- 昔日的諾言如同懸劍空壟,雖已多年,卻依然讓他時刻銘記在心。
成語故事
-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名爲季札的人,他是吳國的公子。季札品德高尚、才華出衆,以其誠信和仁義而聞名於世。
一次,季札出使晉國。在出使途中,他經過徐國。徐國國君見到季札,對他身上佩戴的寶劍十分喜愛,卻又不好意思開口索要。季札看出了徐國國君的心思,但由於還要出使晉國,佩劍是一種禮儀的象徵,便沒有當場將寶劍贈予徐國國君。然而,他在心裏暗暗決定,等自己從晉國回來後,一定要將寶劍送給徐國國君。
後來,季札順利完成了出使晉國的任務。當他返程再次經過徐國時,卻得知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季札滿懷悲痛地來到徐國國君的墓前,解下自己所佩的寶劍,將它懸掛在了徐國國君墓旁的樹上。他的隨從十分不解,問他:“徐國國君已經去世了,您爲何還要把劍留下呢?”季札感慨地說:“當初我在心裏已經答應要把劍送給徐國國君,怎能因爲他的離世就違背自己的承諾呢?雖然他已不在人世,但我的誠信不能因此而喪失。”
季札懸劍空壟的舉動,展現了他對誠信的堅守和對諾言的尊重。他的行爲被人們傳頌開來,成爲了千古佳話。這種重信守諾的精神,也如同璀璨的星光,照亮了歷史的長河。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仁人志士都以誠信爲本,踐行着自己的承諾。如曾子殺豬立信,爲了對孩子信守承諾,不惜殺豬以教孩子誠信的重要性。這些故事都如同季札懸劍空壟一般,成爲了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激勵着後人要堅守誠信,言出必行。
在當今社會,誠信依然是爲人處世的重要準則。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商業活動、社會治理等各個領域,誠信都發揮着至關重要的作用。一個講誠信的人,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和信任;一個講誠信的社會,能夠更加和諧穩定地發展。我們應當從季札懸劍空壟的故事中汲取力量,傳承和弘揚誠信精神,讓誠信之花在我們的生活中綻放出更加絢爛的光彩。
懸劍空壟-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