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裏藏刀
成語拼音
- xiào lǐ cáng dāo
笑裏藏刀成語解釋
- 形容對人外表和氣,卻陰險毒辣。
典故出處
- 《舊唐書·李義府傳》:“義府貌狀溫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既處要權,欲人附己,微忤意者,輒加傾陷。故時人言義府笑中有刀。”
成語典故
- 三國時期,由於荊州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成爲兵家必爭之地。公元217年,魯肅病死。孫、劉聯合抗曹的蜜月已經結束。 當時關羽鎮守荊州,孫權久存奪取荊州之心,只是時機尚未成熟。不久以後,關羽發兵進攻曹操控制的樊城,怕有後患,留下重兵駐守公安、南郡,保衛荊州。孫權手下大將呂蒙認爲奪取荊州的時機已到,但因有病在身,就建議孫權派當時毫無名氣青年將領陸遜接替他的位置,駐守陸口。 陸遜上任,並不顯山露水,定下了與關羽假和好、真備戰的策略。他給關羽寫去一信,信中極力誇耀關羽,稱關羽功高威重,可與晉文公、韓信齊名。自稱—介書生,年紀太輕,難擔大任,要關羽多加指教。關羽爲人,驕做自負,目中無人,讀罷陸遜的信,仰天大笑,說道:“無慮江東矣。”馬上從防守荊州的守軍中調出大部人馬,一心一意攻打樊城。陸遜又暗地派人向曹操通風報信,約定雙方一起行動,夾擊關羽。 孫權認定奪取荊州的時機已經成熟,派呂蒙爲先鋒,向荊州進發。呂蒙將精銳部隊埋伏在改裝成商船的戰艦內,日夜兼程,突然襲擊,攻下南部。關羽得訊,急忙回師,但爲時已晚,孫權大軍已佔領荊州。關羽只得敗走麥城。
成語造句
- 他表面上對人熱情友好,實際卻心懷叵測,是個笑裏藏刀的人。
成語故事
- 在唐朝時期,有一個人叫李義府。他外表溫和,總是帶着笑容,讓人覺得他十分友善。
李義府最初因文采出衆而受到唐太宗的賞識,得以入朝爲官。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內心的貪婪和陰險逐漸暴露出來。
唐高宗即位後,李義府善於迎合皇帝的心意,因此更加得到寵信。他開始利用自己的權勢爲所欲爲,打擊異己,結黨營私。
當時,有一位正直的大臣叫杜正倫,他對李義府的所作所爲十分不滿,經常在朝堂上與他爭論。李義府表面上對杜正倫客客氣氣,笑容滿面,但背地裏卻一直在尋找機會陷害他。
有一次,李義府抓住了杜正倫的一個小失誤,添油加醋地向唐高宗告狀。唐高宗聽信了他的話,將杜正倫貶官。從此,李義府更加肆無忌憚,他的笑容背後隱藏着的是深深的惡意和陰謀。
他對於那些不服從他或者可能威脅到他地位的人,總是表面上裝作很友好,然後在暗中策劃,尋找機會將他們除掉。很多人被他的外表所迷惑,直到遭受了他的毒手才恍然大悟。
李義府的行爲引起了許多人的不滿和譴責,但他仗着皇帝的寵信,根本不把這些放在眼裏。然而,善惡終有報,他的所作所爲最終還是被唐高宗察覺。唐高宗對他的行爲感到非常失望和憤怒,下令將他流放。
李義府的故事成爲了“笑裏藏刀”這個成語的典型例證。他用溫和的笑容掩蓋了內心的陰險和狠毒,就如同藏在刀鞘中的利刃,在人們毫無防備的時候突然出擊,給人帶來巨大的傷害。這個故事也提醒着後人,不要被表面的假象所迷惑,要善於透過現象看本質,警惕那些笑裏藏刀的人,以免遭受不必要的損失和災難。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義府這樣笑裏藏刀的人並不少見,他們的行爲不僅給自己帶來了惡名,也對社會和國家造成了極大的危害。我們應當以史爲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遠離那些心懷叵測之人,共同營造一個和諧、美好的社會環境。
笑裏藏刀-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