薰蕕不同器

成語拼音

xūn yóu bù tóng qì

薰蕕不同器成語解釋

薰:香草,比喻善類;蕕:臭草,比喻惡物。香草和臭草不可以放在一個器物裏。比喻好和壞不能共處。

典故出處

《孔子家語·觀思》:“回聞薰蕕不同器而藏,堯桀不共國而治,以其類異也。”

成語典故

晉朝時期,丞相王導到江南之初,想結交吳地人士,就向太尉阮玩提出結成兒女親家。阮玩回覆說:“小土丘不能長松柏那樣大樹,香草與臭草不能放在同一器物內。我雖然沒有才能,但不能帶頭來破壞人倫。”。

成語造句

好的,以下是一個句子:那兩個人一個品德高尚,一個品行惡劣,真可謂薰蕕不同器。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內的官場十分複雜。 在這個國家裏,有兩位官員,一位名叫李正,他清正廉潔,一心爲民,深受百姓的愛戴。另一位名叫張貪,他貪婪無度,仗着自己的權勢肆意搜刮民脂民膏。 李正常常爲了百姓的利益與張貪據理力爭,試圖阻止他的惡行。然而,張貪卻仗着自己在官場的人脈和手段,總是能化險爲夷,繼續爲所欲爲。 有一次,國家遇到了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生活困苦,流離失所。李正心急如焚,他積極地組織救災工作,想盡辦法爲百姓提供幫助。而張貪卻趁機大發國難財,他勾結富商,壟斷了救災物資,然後以高價賣給百姓,從中謀取鉅額利潤。 李正得知此事後,憤怒不已,他再次向朝廷上書,揭露張貪的罪行。然而,朝廷中的一些官員與張貪勾結在一起,他們不但沒有懲治張貪,反而污衊李正,說他是故意誣陷同僚。 面對這樣的局面,李正感到無比的失望和無奈。他深知,自己與張貪這樣的人是截然不同的兩類人,就如同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個容器中一樣,“薰蕕不同器”。 儘管遭遇了重重困難和挫折,但李正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原則。他依然堅守着自己的崗位,繼續爲百姓默默地付出。 而張貪的惡行最終還是被越來越多的人所知曉,百姓們對他的憤恨也日益加深。終於,在一次朝廷的變革中,張貪的靠山倒臺,他也受到了應有的懲罰。 李正的事蹟被百姓們傳頌着,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正義和善良,也讓人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薰蕕不同器”這個成語的含義。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要明辨是非,遠離那些品德敗壞的人,堅持自己的原則和底線,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追求美好的未來。

薰蕕不同器-成語圖片

薰蕕不同器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