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化爲碧
成語拼音
- xuè huà wéi bì
血化爲碧成語解釋
- 碧:碧玉。人死後血液凝固爲碧玉。形容爲正義而流的鮮血。比喻人的精誠所至
典故出處
- 戰國·宋·莊周《莊子·外物》:“伍員流於江,萇弘藏其血,三年化爲碧。”
成語典故
- 周朝時期,劉文公的大夫萇弘一生忠於朝廷,不卑不亢,有浩然正氣。他因爲正直而得罪了朝中權貴,蒙冤被周人殺害,傳說他被殺的當時,有人慕名收集他的血液藏在家裏,三年後這些幹血塊全都化爲碧玉。
成語造句
- 那些爲了正義事業而英勇獻身的烈士們,他們的精神可歌可泣,真可謂是血化爲碧,令人敬仰。
成語故事
- 在遙遠的春秋時期,有一個叫萇弘的人。
萇弘是周王室的大夫,他博學多才且忠心耿耿。當時周朝王室衰微,諸侯紛爭不斷。萇弘爲了維護周室的尊嚴和穩定,積極奔走,出謀劃策。
萇弘一心爲國,他向周王進言許多良策,試圖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廈之將傾。然而,在那個混亂的時代,他的努力並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回報。一些心懷叵測的人嫉妒他的才能和地位,開始在周王面前惡意中傷他,污衊他心懷不軌。
周王在讒言的蠱惑下,漸漸對萇弘失去了信任,最終竟下令處死萇弘。萇弘得知自己即將被處死,心中悲憤交加,但他仍然堅守着自己的忠誠和信念。
當萇弘被處死後,傳說他的鮮血灑在了地上,神奇的是,那鮮血並沒有乾涸,而是漸漸凝聚,最後化成了碧玉。人們聽聞這個傳說後,無不爲萇弘的遭遇感到悲痛和惋惜,同時也被他的忠誠和堅守所感動。
“血化爲碧”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它代表着一種堅貞不屈、忠誠奉獻的精神。正如萇弘一樣,雖遭受不公的對待,卻依然堅守心中的信念,其精神如碧玉般珍貴而不朽。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許多如萇弘這樣的人,他們爲了理想和信念,不惜付出生命的代價。他們的故事和精神激勵着後人,讓我們明白忠誠、堅守和奉獻的價值。而“血化爲碧”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中華民族精神寶庫中的一顆璀璨明珠,永遠閃耀着光芒。它提醒着我們,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保持堅定的信念,像萇弘一樣,即使付出鮮血的代價,也要守護心中的那份執着與忠誠。
血化爲碧-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