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目十行

成語拼音

yī mù shí háng

一目十行成語解釋

看書時同時可以看十行。形容看書非常快。

典故出處

《梁書·簡文帝紀》:“讀書十行俱下。”宋·劉克莊《雜記六言五首》詩:“五更三點待漏,一目十行讀書。”

成語典故

南朝梁武帝蕭衍的第三個兒子蕭綱從小聰明伶俐,記憶力很強。他讀書的速度相當快,能夠十行同時閱讀下去,而且能夠做到過目不忘。11歲時就博覽羣書,寫詩賦文章得心應手。因此被任命爲宣惠將軍,丹陽尹。

成語造句

他閱讀能力超強,看書的時候簡直可以做到一目十行。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年輕的書生名叫張華。張華自幼聰慧過人,對知識有着強烈的渴望和追求。 張華家境貧寒,但他憑藉着自己的勤奮和努力,得以進入當地的學府學習。在學府中,他展現出了非凡的學習能力。其他學子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和精力才能理解和記住的書籍內容,張華卻能夠快速地瀏覽一遍後就掌握個大概。 有一次,學府的老師拿出了一部極爲深奧的經典著作,讓學子們研讀。其他同學都逐字逐句地慢慢閱讀,還時不時地停下來思考和做筆記。然而張華卻與衆不同,他拿起書本,以極快的速度翻閱起來,一行接着一行,目光迅速地移動着。同學們都對他的行爲感到十分詫異,覺得他這樣怎麼可能真正理解書中的內容。 但當老師開始提問時,張華卻能夠對書中的要點和精髓侃侃而談,回答得頭頭是道,甚至還能提出一些獨特的見解。這讓老師和同學們都大爲震驚,他們這才意識到張華有着一種超乎常人的閱讀和理解能力。 隨着時間的推移,張華憑藉着他一目十行的本領,廣泛涉獵了各種書籍,無論是經史子集還是天文地理,他都能快速地吸收知識。他的才學日益淵博,名聲也漸漸傳開。 後來,張華有機會進入了朝廷爲官。在處理政務時,他能夠迅速地瀏覽大量的文書和奏章,準確地把握其中的關鍵信息,爲朝廷出謀劃策,解決了許多棘手的問題。他的才能得到了皇帝的賞識,官職也不斷晉升。 張華的故事被人們傳頌開來,人們用“一目十行”這個成語來形容那些閱讀速度極快且能夠很好地理解和掌握內容的人。就如同張華一樣,雖然他閱讀的速度驚人,但這並不意味着他只是走馬觀花,而是憑藉着他的聰慧和勤奮,能夠在短時間內提取出關鍵信息,並加以深入理解和運用。這個成語也提醒着我們,在追求知識和能力的道路上,要善於發掘和培養自己的獨特優勢,同時也要注重知識的積累和沉澱,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有所思、學有所用。

一目十行-成語圖片

一目十行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