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知半解

成語拼音

yī zhī bàn jiě

一知半解成語解釋

知道得不全面,理解得也不透徹。

典故出處

宋·嚴羽《滄浪詩話·詩辨》:“有透徹之悟,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成語典故

宋朝詩人陳師道認爲蘇東坡的詩風格初學劉禹錫,後學李白。清朝時期的《詩醇》卻有不同的觀點:“洵乎獨立千古,非一代一人之詩也:而陳師道顧謂其初學劉禹錫,晚學李太白,毋乃一知半解。”。

成語造句

對於很多複雜的知識,他只是一知半解,卻常常裝作很精通的樣子。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李明非常喜歡讀書,對各種知識都有着濃厚的興趣,但他卻有一個毛病,那就是總是淺嘗輒止,對很多知識都只是一知半解。 有一次,李明聽說了一本關於兵法的奇書,據說其中蘊含着高深莫測的軍事智慧。他迫不及待地找到這本書,如飢似渴地讀了起來。然而,他只是匆匆地瀏覽了一遍,就自以爲已經掌握了其中的精髓。 不久後,他所在的國家爆發了一場戰爭。國王正在招募有才能的人來出謀劃策,李明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他自信滿滿地來到王宮,向國王吹噓自己對兵法的精通。國王見他如此自信,便決定讓他一試。 在戰場上,李明憑藉着他那所謂的“兵法知識”開始指揮作戰。一開始,他的一些策略似乎還有些效果,軍隊取得了一些小勝利。但隨着戰爭的深入,敵人開始採取更加複雜的戰術。而李明由於對兵法只是一知半解,根本無法應對這些變化。他胡亂地下達命令,導致軍隊陷入了混亂。 最終,這場戰爭以失敗告終,國家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國王十分憤怒,質問李明爲何會如此無能。李明這才意識到自己的錯誤,他慚愧地低下了頭,說道:“我只是對兵法有一知半解的瞭解,卻自以爲是,才導致了這樣的後果。” 這件事被記載在了史書之中,成爲了後人的一個教訓。正如《禮記·中庸》中所說:“博學之,審問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我們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不能僅僅滿足於一知半解,而應該深入探究,不斷思考,真正理解知識的內涵和本質,否則就會像李明一樣,在關鍵時刻掉鏈子,給自己和他人帶來嚴重的後果。 從那以後,李明開始反思自己的學習態度,他明白了只有腳踏實地、深入鑽研,才能真正掌握知識和技能。他重新投入到學習中,不再追求表面的虛榮,而是努力追求對知識的深刻理解。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終於成爲了一個真正有學識、有智慧的人。而“一知半解”這個成語也流傳了下來,時刻提醒着人們要避免像李明曾經那樣,對知識淺嘗輒止。

一知半解-成語圖片

一知半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