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反顧

成語拼音

yì bù fǎn gù

義不反顧成語解釋

秉義直前,決不回顧退縮。

典故出處

《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夫邊郡之士,聞烽舉燧燔,皆攝弓而馳,荷兵而走,流汗相屬,唯恐居後,觸白刃,冒流矢,義不反顧,計不旋踵,人懷怒心,如報私讎。”

成語典故

西漢時期,漢武帝派大臣唐蒙去修治“西南夷道”,唐蒙徵用大量民工,殺了部落酋長,引發騷亂。漢武帝讓司馬相如去平息事端。司馬相如寫《諭巴蜀檄》文告,要求巴蜀民衆要“義不反顧,計不旋踵”,經溝通應酬,化解了矛盾。

成語造句

在面對危險和困難時,他挺身而出,勇往直前,義不反顧地衝向了最前線。

成語故事

在遙遠的古代,有一個名叫李陵的將軍。他出身將門世家,自幼便胸懷壯志,渴望在戰場上建立功勳。 當時,漢朝與匈奴時常發生衝突。一次,李陵主動請纓,率領五千士兵深入匈奴腹地。他們一路奮勇作戰,在艱苦的環境中展現出了頑強的意志和卓越的軍事才能。 然而,在一次戰鬥中,李陵的軍隊遭遇了數倍於己的匈奴大軍的包圍。面對如此絕境,李陵沒有絲毫退縮,他帶領士兵們拼死抵抗,與敵人展開了一場又一場激烈的廝殺。 儘管他們奮勇殺敵,但無奈敵衆我寡,傷亡不斷增加。李陵身邊的士兵們一個個倒下,但他依然堅定地站在陣前,毫不畏懼。 在這艱難的時刻,有人勸李陵投降匈奴,以保全性命。但李陵堅決地拒絕了,他說:“我身爲漢朝將軍,豈能背信棄義,我定當義不反顧,與我的士兵們戰鬥到底!” 他的這番話激勵了剩下的士兵們,他們繼續與匈奴苦戰。最終,李陵的五千士兵幾乎全軍覆沒,李陵自己也被匈奴俘虜。 儘管李陵最終成爲了俘虜,但他在戰場上的英勇表現和義不反顧的精神卻被人們銘記。他的事蹟成爲了後世許多人敬仰的典範,讓人們明白了在面對困境和抉擇時,要有堅定的信念和勇往直前的勇氣。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陵這樣義不反顧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爲了自己的信念和理想,不惜付出一切代價,他們的故事激勵着後人不斷追求正義和真理,在艱難險阻面前毫不退縮,堅定地前行。這種義不反顧的精神,也成爲了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傳承至今。

義不反顧-成語圖片

義不反顧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