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民同樂

成語拼音

yǔ mín tóng lè

與民同樂成語解釋

原指君王施行仁政,與百姓休慼與共,同享歡樂。後泛指領導與羣衆一起遊樂,共享幸福。

典故出處

《孟子·梁惠王下·莊暴見孟子》:“今王四獵於此,百姓聞王車馬之音,見羽旄之美,舉欣欣然有喜色而相告曰:‘吾王庶幾無疾病與,何以能田獵也?’此無他,與民同樂也。”

成語典故

戰國時期,齊宣王在宮中宴請孟子,問孟子道德高尚的人是否要與民同樂。孟子說:“國君以百姓的快樂爲自己的快樂,百姓就會以國君的快樂爲自己的快樂。國君與天下百姓同憂同樂,天下一心無人可敵。”齊宣王認爲孟子言之有理。

成語造句

在慶祝節日時,領導幹部深入羣衆之中,真正做到了與民同樂,大家一起度過了歡樂的時光。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國家,國王名叫梁惠王。梁惠王是一個有野心的君主,但他治理國家的方式卻存在一些問題。 當時,國家雖然表面上看起來繁榮昌盛,但百姓們的生活卻並不輕鬆。梁惠王爲了彰顯自己的權勢和威嚴,常常大興土木,建造豪華的宮殿和園林,而這些工程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百姓們爲此承受着沉重的負擔。 梁惠王手下有一位大臣,名叫孟子。孟子是一位非常有智慧和遠見的人,他看到了國家存在的問題,也深知百姓們的疾苦。有一天,孟子決定向梁惠王進諫,希望他能夠改變治理國家的方式,真正關心百姓的生活。 孟子來到王宮,見到了梁惠王。梁惠王見到孟子,便問道:“孟先生,你不遠千里而來,能給我的國家帶來什麼好處呢?”孟子回答道:“大王,我此次前來,並不是要給您帶來什麼具體的好處,而是希望您能夠明白一個道理。”梁惠王好奇地問:“什麼道理?” 孟子說:“大王,您知道古代的賢君是如何治理國家的嗎?他們都是與民同樂,關心百姓的生活,讓百姓們過上幸福快樂的日子。只有這樣,國家才能夠長治久安,繁榮昌盛。”梁惠王聽了,不以爲然地說:“我現在已經擁有了很多財富和權力,百姓們也都在爲我效力,這難道不是與民同樂嗎?” 孟子搖搖頭,說:“大王,您這樣的想法是錯誤的。與民同樂並不是簡單地讓百姓們爲您服務,而是要真正關心他們的生活,與他們同甘共苦。您看看現在的百姓,他們爲了您的工程日夜勞作,卻連基本的溫飽都無法保證。您在宮殿裏享受着榮華富貴,而百姓們卻在受苦受累,這怎麼能算是與民同樂呢?” 梁惠王聽了孟子的話,陷入了沉思。孟子接着說:“大王,您應該放下自己的架子,走到百姓中間去,瞭解他們的需求和想法。只有這樣,您才能夠制定出符合百姓利益的政策,讓國家變得更加美好。” 梁惠王被孟子的話所打動,他決定採納孟子的建議,改變自己的治理方式。從那以後,梁惠王開始關注百姓的生活,減輕他們的負擔,並且經常深入民間,與百姓們交流溝通。百姓們感受到了梁惠王的變化,對他也越來越尊敬和擁護。 在梁惠王的努力下,國家變得越來越繁榮昌盛,百姓們的生活也越來越幸福快樂。而梁惠王也終於明白了與民同樂的真正含義,他成爲了一位備受百姓愛戴的賢君。這個故事也告訴我們,一個國家的統治者只有真正關心百姓的生活,與百姓同甘共苦,才能夠贏得百姓的支持和擁護,實現國家的長治久安和繁榮昌盛。

與民同樂-成語圖片

與民同樂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