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不容辭

成語拼音

yì bù róng cí

義不容辭成語解釋

容:允許;辭:推託。道義上不允許推辭。

典故出處

明·馮夢龍《醒世恆言》卷十七:“承姑丈高誼,小婿義不容辭。”

成語典故

東漢時期,曹操挾天子而令諸侯,大舉進攻孫權與劉備。赤壁之戰大敗而歸,經過休整又一次親率大軍南下伐吳。孫權召集羣臣商議對策,謀士張昭認爲必須聯合劉備,請劉備出兵共同抗曹,劉備是東吳的女婿,抗曹是他義不容辭的責任。

成語造句

幫助他人是我們每個人的責任,在他人遇到困難時,我們義不容辭地伸出援手。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巨大的危機。敵國入侵,戰火連天,百姓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 在這個國家裏,有一位名叫李明的年輕人,他自幼習武,有着一顆俠義之心。當他看到國家陷入危難,百姓遭受苦難時,心中涌起了強烈的使命感。 李明決定挺身而出,爲保衛國家貢獻自己的力量。他四處奔走,召集志同道合的人,組建了一支義軍。他們雖然人數不多,但個個英勇無畏,決心與敵國戰鬥到底。 在一次激烈的戰鬥中,李明帶領的義軍被敵軍重重包圍。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他們沒有絲毫退縮。李明身先士卒,奮勇殺敵,激勵着每一個義軍戰士。 在戰鬥的關鍵時刻,李明發現了敵軍的一個弱點。他毫不猶豫地帶領着一隊勇士衝向那個弱點,拼死突破了敵軍的防線。然而,在這個過程中,李明也受了重傷。 但他並沒有停下,依然堅持指揮戰鬥,因爲他知道自己肩負的責任,保衛國家和百姓是他義不容辭的使命。經過一番苦戰,義軍終於成功擊退了敵軍,爲國家贏得了寶貴的喘息機會。 李明的英勇事蹟傳遍了整個國家,人們對他充滿了敬佩和感激。他成爲了人們心目中的英雄,激勵着更多的人投身到保衛國家的戰鬥中。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李明這樣義不容辭地爲國家和人民奉獻的英雄還有很多。他們在關鍵時刻挺身而出,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守護着國家和人民的安全。正如《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中所說:“及備殂沒,嗣子幼弱,事無鉅細,亮皆專之。”諸葛亮爲了蜀漢鞠躬盡瘁,死而後已,這種義不容辭的精神令人敬仰。在國家和民族面臨危難之時,我們每個人都應該像李明和諸葛亮一樣,勇敢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爲了國家和人民的利益而奮鬥,義不容辭地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義不容辭-成語圖片

義不容辭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