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思于思
成語拼音
- yú sī yú sī
于思于思成語解釋
- 思:同腮;于思:鬢須茂盛的樣子。指鬍鬚長而多的人
典故出處
- 春秋·魯·左丘明《左傳·宣公二年》:“于思于思,棄甲復來。”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鄭國和宋國發生了戰爭,宋軍統帥華元在犒勞將士時忘記了自己的車伕羊斟。羊斟懷恨在心,駕着戰車把華元送到敵營,華元被俘,後來他逃回宋國,去巡視修城牆工事,遭到民工的譏笑:“鬍子滿腮,于思于思,丟盔棄甲還挺神氣!”。
成語造句
- 他那奇怪的髮型,加上一臉的絡腮鬍子,看上去于思于思的。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鄭國的鄭莊公是一位很有作爲的君主。
鄭莊公出生時,他的母親武姜難產,因此武姜很不喜歡他,反而偏愛他的弟弟共叔段。武姜多次請求鄭武公將共叔段立爲太子,但鄭武公沒有答應。鄭莊公即位後,武姜要求將制邑封給共叔段,鄭莊公因爲制邑地勢險要而拒絕了。後來,武姜又爲共叔段請求京邑,鄭莊公同意了。
大夫祭仲對鄭莊公說:“京邑的城牆高大,恐怕會對您不利。”鄭莊公卻只是神祕地笑了笑,說:“多行不義必自斃,子姑待之。”共叔段到了京邑後,不斷擴充自己的勢力,他還私自招兵買馬,修建城牆,大有與鄭莊公分庭抗禮之勢。
鄭莊公對共叔段的行爲一直佯裝不知,暗中卻在觀察和等待時機。共叔段越來越肆無忌憚,他甚至和母親武姜約定,等他起兵時,武姜在都城內爲他打開城門。
鄭莊公得知了共叔段的陰謀後,覺得時機已到。他果斷地出兵攻打京邑,共叔段的軍隊不堪一擊,很快就潰敗了。共叔段只得倉皇出逃,最後在共國結束了他的一生。
鄭莊公成功地解決了共叔段這個心頭大患,鞏固了自己的統治地位。他的這種隱忍和智慧,讓人不禁想起“于思于思”這個成語。“于思于思”形容鬍鬚又多又長,就像鄭莊公的智慧和謀略一樣,看似不起眼,卻蘊含着深厚的力量。
鄭莊公在對待共叔段的問題上,沒有過早地採取行動,而是像那茂密的鬍鬚一樣,默默地積蓄力量,等待着最佳的時機。他的這種做法,既展現了他的智慧和謀略,也體現了他的沉着和冷靜。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鄭莊公這樣善於隱忍、等待時機的人物還有很多。他們懂得在合適的時候出手,以最小的代價獲得最大的成功。而“于思于思”這個成語,也成爲了人們用來形容那些有深度、有內涵、有謀略的人和事的生動表達。
我們在生活中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困難,有時候,我們需要像鄭莊公一樣,保持冷靜和耐心,不急於求成,而是慢慢地積累力量,等待時機。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關鍵時刻發揮出自己最大的潛力,取得成功。“于思于思”所蘊含的智慧,值得我們去深入領會和學習。
于思于思-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