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樣畫葫蘆

成語拼音

yī yàng huà hú

依樣畫葫蘆成語解釋

照別人畫的葫蘆的樣子畫葫蘆。比喻單純模仿,沒有創新。

典故出處

宋·魏泰《東軒筆錄》卷一:“頗聞翰林草制,皆撿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診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成語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爲文筆高超、才能出衆,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爲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牆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成語造句

他做事情總是不思考,只是機械地依樣畫葫蘆,沒有一點創新。

成語故事

在北宋時期,有一位名叫陶谷的官員。陶谷自恃才高,常常覺得自己很了不起。 當時,宋太祖趙匡胤掌握了政權。有一次,陶谷想要在宋太祖面前表現自己,便絞盡腦汁地尋找機會。 不久後,宋太祖需要任命一些官員去處理重要事務。陶谷覺得這是個大好時機,於是便積極地向宋太祖進言,提出了許多看似高明的建議。然而,宋太祖仔細觀察後發現,陶谷的這些建議大多並非他自己的原創,而是模仿前人的做法,依樣畫葫蘆而已。 宋太祖對此心中有數,但並未立即表露出來。後來,在一次朝堂之上,宋太祖當着衆多大臣的面,委婉地指出了陶谷的問題。他說:“有些臣子,看似提出了許多好的想法,但實則不過是依樣畫葫蘆,沒有真正的智慧和創新。”陶谷聽後,臉一下子紅到了耳根,他意識到自己的小把戲已經被宋太祖看穿了。 從那以後,陶谷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明白了僅僅依靠模仿他人是無法真正獲得認可和成就的。他努力改變自己,試圖培養出屬於自己的獨特見解和能力。 而“依樣畫葫蘆”這個成語也由此流傳開來,它用來形容那些只是機械地模仿他人,而沒有自己的創新和思考的行爲。在歷史的長河中,這個成語不斷提醒着人們,要有獨立思考和創新的精神,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他人的成果,否則很難取得真正的進步和成就。就如同陶谷一般,只有當他意識到自己的問題並努力改正後,纔有可能在仕途上走得更遠。在各個領域中,都需要人們勇於探索、敢於創新,而不是簡單地依樣畫葫蘆,只有這樣,才能推動社會不斷向前發展。

依樣畫葫蘆-成語圖片

依樣畫葫蘆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