倚強凌弱

成語拼音

yǐ qiáng líng ruò

倚強凌弱成語解釋

倚:仗,憑藉;凌:欺壓。仗着自己強大就欺侮弱者。

典故出處

《莊子·盜跖》:“自是之後,以強凌弱,以衆暴寡。”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去勸說弟子柳下季的弟弟盜跖。盜跖是奴隸起義首領,擁有9000兵力。孔子希望他自擁城稱王,不要再騷擾百姓。盜跖說以前人們耕種取食,紡織取衣,沒有加害之心,現在是憑藉強大欺凌弱小的時代,不必再勸了。

成語造句

在學校裏,不應該有倚強凌弱的現象存在,大家應該相互尊重和幫助。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強大的國家名爲安國,其國王野心勃勃,妄圖征服周邊的小國,以擴大自己的領土和勢力。 安國擁有強大的軍隊和豐富的資源,常常憑藉着自己的優勢去欺凌那些相對弱小的國家。在安國的周邊,有一個名爲和寧的小國,這個國家雖然面積不大,人民生活安寧祥和。 安國國王看到和寧國的弱小,便心生貪婪,他不顧大臣們的勸阻,執意要發動戰爭攻打和寧國。和寧國的國王得知安國的企圖後,心急如焚,他深知自己國家的實力遠遠不及安國,但他不願意輕易放棄自己的國家和人民。 和寧國國王緊急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紛紛獻策,但都無法改變兩國實力懸殊的局面。最終,和寧國國王決定派出使者前往安國,試圖通過談判來避免戰爭。 使者來到安國,向安國國王闡明瞭和寧國的立場和願望,希望安國能夠停止侵略的行爲。然而,安國國王卻傲慢地大笑道:“你們如此弱小,憑什麼讓我放棄到手的肥肉?我就是要倚強凌弱,讓你們成爲我的附庸。”使者無奈,只能帶着安國國王的強硬態度回到和寧國。 和寧國的人民得知安國國王的決定後,陷入了深深的恐懼和絕望之中。但他們並沒有坐以待斃,而是團結一致,準備與安國進行殊死搏鬥。 戰爭終於爆發了,安國的軍隊如潮水般涌向和寧國。和寧國的士兵們雖然奮勇抵抗,但在安國強大的攻勢下,漸漸難以支撐。然而,和寧國的人民並沒有退縮,他們用自己的生命和勇氣堅守着每一寸土地。 在戰爭的關鍵時刻,和寧國的一位智者想出了一個巧妙的計策。他利用和寧國的地形優勢,設下了一系列陷阱和埋伏,成功地給安國軍隊造成了重大的傷亡。安國國王見局勢不利,開始心生退意。 與此同時,安國國內的一些大臣們也對國王的行爲表示不滿,他們認爲國王的倚強凌弱之舉違背了道義和天理。在內外壓力之下,安國國王最終不得不下令撤軍。 和寧國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智慧,成功地抵禦了安國的侵略,保衛了自己的國家和人民。而安國國王因爲自己的貪婪和霸道,不僅沒有達成目的,還損失了大量的兵力和資源,遭到了國內人民的唾棄。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倚強凌弱的行爲終究不會得逞,正義和勇氣總會在關鍵時刻發揮作用。即使面對強大的敵人,只要我們團結一致,堅定信念,就有可能創造奇蹟。同時,我們也應該明白,和平與合作纔是人類發展的正確道路,而不是通過侵略和欺凌來獲取利益。

倚強凌弱-成語圖片

倚強凌弱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