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虎自遺患

成語拼音

yǎng hǔ zì yí huàn

養虎自遺患成語解釋

比喻縱容敵人,自留後患。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楚兵罷食盡,此天亡楚之時也,不如因其機而遂取之。今釋弗擊,此所謂‘養虎自遺患’也。”

成語典故

秦朝被推翻後,楚軍與漢軍訂立和約,以鴻溝爲界,西邊歸漢,東邊歸楚,宣佈停戰。項羽領兵東歸,劉邦西進。張良和陳平對劉邦說:“目前漢軍勢力日益強大,諸侯也支持,可抓住時機消滅楚軍,不能養虎遺患。”。

成語造句

他當初的心軟和縱容,導致現在局面變得難以收拾,真可謂是養虎自遺患。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故事。 戰國時期,有一個國家的國君目光短淺,他在一次對外戰爭中俘虜了一名敵國的將領。這位將領勇猛無比,但因戰敗而暫時落入了他的手中。國君身邊的大臣們紛紛進言,勸國君殺了這名將領,以絕後患。然而,國君卻不以爲然,他認爲自己已經完全掌控了局面,這名將領已如籠中之鳥,對他構不成任何威脅。並且,國君還天真地認爲,他可以通過善待這名將領,讓其爲自己所用,爲國家增添一份強大的力量。 於是,國君不僅沒有殺了這名將領,反而給予他優待,將他留在了自己的身邊。剛開始,這名將領表現得極爲順從,讓國君更加堅信自己的決定是正確的。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這名將領暗中聯絡舊部,悄悄積蓄力量。 終於有一天,這名將領找到了機會,他帶領着自己重新組織起來的力量,發動了叛亂。國君這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經爲時太晚。曾經被他輕視的隱患,如今如猛虎一般反噬過來,給國家帶來了巨大的災難。曾經繁榮昌盛的國家陷入了混亂和戰火之中,百姓們流離失所,痛苦不堪。 這個故事深刻地詮釋了“養虎自遺患”這個成語。就如同當年項羽在鴻門宴上放過劉邦,他沒有聽從范增的建議除掉劉邦這個潛在的巨大威脅,最終導致劉邦勢力不斷壯大,反過來與項羽爭奪天下,給項羽帶來了無盡的麻煩。歷史上這樣的例子比比皆是,警示着後人在面對可能的危險和隱患時,切不可掉以輕心,抱有僥倖心理。否則,就如同養虎爲患一般,最終會給自己和國家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我們應當以史爲鑑,在做決策時要深思熟慮,全面考慮各種可能的後果,避免因爲一時的疏忽或錯誤的判斷而給自己留下無窮的禍患。

養虎自遺患-成語圖片

養虎自遺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