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教無類

成語拼音

yǒu jiào wú lèi

有教無類成語解釋

類:類別。不管什麼人都可以受到教育。

典故出處

《論語·衛靈公》:“子曰:‘有教無類。’”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孔子在魯國受到排擠,帶領幾十個弟子開始周遊列國。到達衛國後,當時的衛靈公年邁,太子蒯聵與衛夫人南子的鬥爭很激烈,孔子也不能插入衛國政壇,他們在子路妻兄顏濁鄒家駐紮,本着有教無類的原則,還是收下顏濁鄒這個粗俗的弟子。

成語造句

每個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權利和機會,我們應該秉持有教無類的理念,讓教育的陽光惠及到每一個角落。

成語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名叫孔子。 孔子生活在一個動盪的時代,但他心懷天下,渴望通過教育來改變社會。他廣收門徒,不論出身貴賤、貧富、種族,只要有心向學,他都欣然接納。 有一次,一個穿着樸素甚至有些寒酸的年輕人來到孔子面前,表達了自己想要跟隨孔子學習的願望。周圍的人都有些詫異,因爲這個年輕人一看就來自社會的底層。有人便小聲議論道:“他這樣的人也能來求學嗎?”然而,孔子卻微笑着對年輕人說:“有何不可?我這裏有教無類。”從此,這個年輕人便成爲了孔子的學生,他非常珍惜這難得的學習機會,刻苦努力,不斷進取。 還有一回,一個富家子弟也想要拜孔子爲師。一些人又開始嘀咕:“他家裏那麼有錢,能專心學習嗎?”但孔子依然沒有拒絕,他平等地對待每一個學生,傳授他們知識和做人的道理。 在孔子的教導下,他的學生們來自各個階層,有貴族,有平民,甚至還有曾經犯過錯的人。孔子一視同仁地對待他們,根據每個人的特點和潛力進行教育。他用自己的智慧和耐心,讓這些學生們在知識的海洋中茁壯成長。 隨着時間的推移,孔子的學生們遍佈天下,他們在各自的領域發揮着重要的作用。有的成爲了傑出的政治家,有的成爲了著名的學者,有的成爲了道德楷模。而這一切,都離不開孔子“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 孔子的這種理念,打破了當時社會階層的限制,爲更多的人提供了接受教育的機會。他的行爲和思想,如同黑暗中的明燈,照亮了無數人的前途。正如《論語》中所記載的孔子的言論:“自行束脩以上,吾未嘗無誨焉。”他用自己的實際行動,詮釋了什麼是真正的教育平等,爲後世的教育事業樹立了光輝的典範。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教無類”這一理念不斷被傳承和發揚。它提醒着人們,教育不應有歧視和偏見,每個人都應該有機會去追求知識和成長。即使在今天,這一理念仍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激勵着我們爲實現教育公平而努力奮鬥。

有教無類-成語圖片

有教無類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