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備無患

成語拼音

yǒu bèi wú huàn

有備無患成語解釋

患:禍患,災難。事先有準備,就可以避免禍患。

典故出處

《尚書·說命中》:“惟事事,乃其有備,有備無患。”《左傳·襄公十一年》:“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

成語典故

出處《傳 襄公十一年》春秋時,晉悼公當了國君以後,想重振晉國的威名,像他的先祖晉文公一樣,稱霸諸侯。這時,鄭國是一個小國,一會兒和晉結盟,一會兒又歸順楚國。晉悼公很生氣,公元562年,他集合了宋、魯、衛、劉等11國的部隊出兵伐鄭。鄰簡公兵敗投降,給晉國送去大批禮物,計有兵車一百輛,樂師數名,一批名貴樂器和十六個能歌善舞的女子。晉悼公很高興,把這些禮物的一半賞賜給魏絳,說:“魏絳,是你勸我跟戎、狄和好,又安定了中原各國;八年來,我們九次召集各國諸侯會盟。現在我們和各國的關係,就象一曲動聽的樂曲一樣和諧。鄭國送來這麼多禮物,讓我和你同享吧!”魏絳說:“能和狄、戎和好相處,這是我們國家的福氣,大王做了中原諸侯的盟主,這是憑您的才能,我出的力是微不足道的。不過,我希望大王在安享快樂的時候,能夠多考慮一些國家的未來。《尚書》裏說:“在安定的時候,要想到未來可能會發生的危險;您想到了,就會有所準備,有所準備,就不會發生禍患。’我願意用這些話來提醒大王!”。

成語造句

在面對各種挑戰和困難時,我們要提前做好充分準備,只有這樣才能做到有備無患。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名叫士會的晉國大夫。士會足智多謀,爲晉國的發展和穩定立下了不少功勞。 當時,晉國與秦國時常發生衝突。有一次,秦國準備出兵攻打晉國。士會得知這個消息後,立刻向晉國的國君進言,他說:“秦國此次來勢洶洶,我們必須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應對他們的進攻,正所謂有備無患啊。”國君聽取了士會的建議,開始積極地籌備糧草、訓練士兵、加強城防。 士會不僅在軍事上做好了準備,他還仔細分析了秦國軍隊的特點和作戰方式。他深知秦國軍隊勇猛善戰,但也存在一些弱點。他根據這些情況制定了詳細的作戰計劃。 不久,秦國的大軍果然來襲。然而,由於晉國早有準備,秦軍的進攻受到了頑強的抵抗。晉軍按照士會制定的計劃,靈活作戰,充分發揮自己的優勢,一次次擊退了秦軍的進攻。 在戰鬥中,士會身先士卒,帶領士兵們奮勇殺敵。他的勇敢和智慧極大地鼓舞了晉軍的士氣。經過一番激烈的戰鬥,秦軍最終無功而返。 這場戰役的勝利,讓晉國的地位更加穩固。而士會也因爲他的遠見卓識和出色的領導能力而備受讚譽。 事後,晉國國君感慨地說:“此次若不是士會提醒我們要做到有備無患,積極備戰,恐怕晉國就要面臨一場災難了。” 從這個故事中可以看出,有備無患這個成語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在面對未知的挑戰和困難時,只有提前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能從容應對,避免可能出現的危機和損失。無論是國家還是個人,都應該時刻保持警惕,居安思危,未雨綢繆,這樣才能在競爭激烈的世界中立於不敗之地。正如《左傳》中所說:“居安思危,思則有備,有備無患。”只有這樣,我們才能更好地把握機遇,迎接未來的挑戰。

有備無患-成語圖片

有備無患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