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馬長江

成語拼音

yǐn mǎ cháng jiāng

飲馬長江成語解釋

在長江邊給戰馬喝水。指渡江南下進行征伐。

典故出處

《南史·檀道濟傳》:“道濟見收,憤怒氣盛,目光如炬,俄爾間引飲一斛。乃脫幘投地,曰:‘乃壞汝萬里長城。’魏人聞之,……自是頻歲南伐,有飲馬長江之志。”

成語典故

南朝宋國大將檀道濟智勇雙全,屢立戰功,北魏軍隊對他懼怕三分。由於宋朝廷昏庸,檀道濟被陷害,被捕時他憤恨得目光如炬,氣憤地說:“長城壞矣。”魏軍聽說檀道濟已死就加緊進攻,很快滅了宋國,實現了飲馬長江的願望。

成語造句

他心懷壯志,渴望有朝一日能夠率領大軍飲馬長江,成就一番偉大的事業。

成語故事

在南北朝時期,中國大地上政權更迭頻繁,局勢動盪不安。 當時,北方有一個強大的政權,其首領是一位野心勃勃的君主。他渴望擴張領土,將目光投向了南方富饒的土地。經過多年的籌備和征戰,他率領着精銳的軍隊一路南下。 當他們來到長江邊時,這位君主望着滔滔江水,心中涌起了無限的豪情壯志。他決心要跨越長江,實現自己稱霸天下的夢想。軍隊在江邊安營紮寨,積極準備渡江作戰。 然而,南方的政權也察覺到了北方軍隊的威脅,他們迅速組織起防禦力量,在長江南岸嚴陣以待。雙方陷入了僵持狀態,戰爭一觸即發。 在這個關鍵時刻,北方君主的一位謀士進言:“主公,此時渡江並非最佳時機。長江天險,水流湍急,我們的軍隊不熟悉水性,貿然渡江可能會遭遇慘敗。我們應該等待時機,尋找更好的突破方法。”君主聽後,陷入了沉思。 經過慎重考慮,君主決定採納謀士的建議,暫時按兵不動。他命令軍隊在江邊進行操練,提高士兵們的戰鬥能力和水性。同時,他派遣使者與南方政權進行談判,試圖通過外交手段解決問題。 南方政權對於北方君主的談判請求持謹慎態度,但也不想輕易挑起戰爭。雙方使者頻繁往來,進行着艱難的談判。 在這個過程中,北方君主不斷積蓄力量,等待着時機的到來。終於,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北方軍隊趁着南方政權防守鬆懈,悄悄地渡過了長江。南方政權措手不及,被北方軍隊打得節節敗退。 北方君主帶領着他的軍隊一路追擊,佔領了大片土地。他站在長江南岸,望着自己的軍隊和新佔領的土地,心中充滿了成就感。從此,他的勢力範圍擴展到了長江以南,實現了飲馬長江的壯舉。 這段歷史故事充分展現了古代戰爭中戰略、時機和勇氣的重要性。北方君主憑藉着自己的決心和智慧,成功地跨越長江,爲自己的政權贏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而“飲馬長江”這個成語也由此而來,它形象地表達了一個人或一個勢力在某個領域取得重大突破或成就的豪邁氣概。時至今日,當我們回顧這段歷史時,依然能感受到那個時代的波瀾壯闊和英雄氣概。

飲馬長江-成語圖片

飲馬長江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