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帛狐篝
成語拼音
- yú bó hú gōu
魚帛狐篝成語解釋
- 指藉助鬼神製造輿論,以便起事。
典故出處
- 《史記·陳涉世家》:“陳勝吳廣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衆耳。’乃丹書帛曰‘陳勝王’,置人所罾魚腹中。卒買魚烹食,得魚腹中書,固以怪之矣。又閒令吳廣之次所旁叢祠中,夜篝火,狐鳴呼曰:‘大楚興,陳勝王’。卒皆夜驚恐……”
成語典故
-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被抓去當兵,因大雨耽誤了行程,只好起來造反。造反前陳勝請算命先生算了一卦,在白綢子寫“陳勝王”塞入魚腹,半夜在古廟用竹籠罩上篝火,學狐狸叫“陳勝王”,爲起來造勢,第二天就起義,建立張楚政權。
成語造句
- 在那片神祕的森林中,似乎隱藏着許多不爲人知的祕密,彷彿魚帛狐篝一般,讓人捉摸不透。
成語故事
-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亂,百姓生活苦不堪言。在這個動盪的時期,有一個叫陳勝的人,他雖然出身貧寒,但卻有着遠大的抱負。
陳勝平日裏靠給人做僱工維持生計,但他心中一直渴望着能改變自己的命運。一天,他與一同做工的夥伴們在田間休息,望着那廣闊的天地,陳勝不禁感慨道:“如果有一天我們當中有人富貴了,可不要忘記彼此啊。”同伴們聽了,都笑着說他是在異想天開。
然而,陳勝並沒有因爲別人的嘲笑而放棄自己的想法。不久後,他與吳廣等人被徵調去戍守邊疆。在途中,遇到了大雨,道路被阻斷,他們無法按時到達目的地。按照秦朝的律法,延誤軍期是要被處死的。在這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陳勝和吳廣商議決定起義反抗秦朝的暴政。
他們精心策劃了一番,先是用硃砂在一塊白綢上寫下“陳勝王”三個字,然後偷偷地塞進了漁民捕獲的魚肚子裏。當戍卒們買魚回來煮食時,發現了魚腹中的白綢,上面的字讓大家十分驚訝。接着,陳勝又讓吳廣在深夜裏到附近的樹林中點燃篝火,學狐狸的叫聲喊着:“大楚興,陳勝王。”戍卒們聽到這些奇怪的現象和聲音,都對陳勝產生了敬畏之情。
在陳勝和吳廣的帶領下,戍卒們紛紛響應,他們舉起了反抗的旗幟,一路攻城略地,勢力逐漸壯大。雖然他們最終沒有推翻秦朝,但陳勝的起義卻猶如星星之火,點燃了各地百姓反抗暴政的熱情。
“魚帛狐篝”這個成語,就源自陳勝起義的這段歷史。它形象地描述了通過一些奇特的手段來製造輿論、煽動人心,從而達到自己的目的。這個成語也提醒着人們,在面對困境和壓迫時,要有勇氣和智慧去奮起反抗,去爭取自己的權利和尊嚴。同時,也讓我們看到了輿論和民心的力量,在歷史的進程中,它們往往能夠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正如陳勝利用魚帛狐篝的策略,成功地喚起了戍卒們的反抗意識,開啓了一段波瀾壯闊的歷史篇章。在後來的歲月裏,無數的起義和變革,也都或多或少地藉助了類似的手段和力量,推動着社會的不斷髮展和進步。
魚帛狐篝-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