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目混珠
成語拼音
- yú mù hùn zhū
魚目混珠成語解釋
- 混:攙雜,冒充。拿魚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典故出處
- 漢·魏伯陽《參同契》捲上:“魚目豈爲珠?蓬蒿不成檟。”
成語典故
- 從前,有個叫滿意的人在一個處於蠻荒之地的不起眼的小鋪子裏,用所有的錢買了一顆大珍珠。回到家後,他把大珍珠放進一個特意製作的盒子裏,好好地收藏起來。只有在過年時,他纔拿出來給一些朋友看。滿意有個叫壽量的鄰居,家裏藏有一顆祖傳的大珍珠,常想拿出來和滿意比一比。可祖宗有遺訓,不可輕易示人,只好作罷。不久,兩人都得了一種怪病,臥牀不起。看了好多醫生,吃了好多藥,可病情仍不見好轉。一日,街上來了一個據說能治各種疑難雜症的遊方郎中。兩家人分別將其請到家中,郎中看完病後,說此病需要以珍珠粉來合藥,才能徹底治癒。他留下一個方子,便匆匆走了。可是滿意怎麼也捨不得殘損那顆稀世珍珠,所以就只吃了方子上其他的藥;而壽量則吃了用家傳珍珠粉合的藥。後來郎中得知滿意並未服用珍珠粉,前去一看,發現他的珍珠的確是稀世之寶。而郎中一看壽量的珍珠就說:“這是海洋中一種大魚的眼睛,以魚目混充珍珠,哪能治好你的病呢?”。
成語造句
- 市場上有一些不良商家用假冒僞劣商品魚目混珠,欺騙消費者。
成語故事
- 在很久以前,有一個繁華的集市,這裏人來人往,熱鬧非凡。
集市中有一個賣珍珠的商人,他的珍珠顆顆晶瑩剔透、圓潤光澤,品質上乘,深受人們喜愛。然而,有一天,一個心懷不軌的小商販看到了賣珍珠商人的成功,心中生出了嫉妒和貪婪。
這個小商販從其他地方弄來了一些外表與珍珠相似的魚目,他將這些魚目混在真正的珍珠之中,然後在集市上擺起了攤。一開始,人們並沒有察覺到異樣,因爲這些魚目在外表上看起來和珍珠確實有幾分相似。
有一位富人路過小商販的攤位,他被那些看似漂亮的“珍珠”所吸引。小商販看到富人感興趣,便開始天花亂墜地吹噓自己的“珍珠”如何如何珍貴,如何如何難得。富人被他的話所迷惑,竟然花了大價錢買下了那堆混有魚目的“珍珠”。
不久之後,富人發現自己上當受騙了,那些所謂的“珍珠”根本不是真正的珍珠,只是一些不值錢的魚目。他憤怒不已,找到了那個賣珍珠的商人,指責他欺騙自己。賣珍珠的商人感到十分冤枉,經過一番解釋和調查,真相終於大白。
人們知道了小商販魚目混珠的惡劣行爲,都對他嗤之以鼻,他的聲譽也一落千丈。而那位真正賣珍珠的商人,依然憑藉着自己優質的珍珠在集市上繼續經營着。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像那個小商販一樣以次充好、魚目混珠,試圖用虛假的東西去冒充真實的東西來欺騙他人。這樣的行爲最終會被揭露,給自己帶來嚴重的後果。就如同《禮記·聘義》中所說:“瑕不掩瑜,瑜不掩瑕。”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無法被虛假所掩蓋的,我們應該秉持着真誠和正直,踏踏實實地做人做事。同時,我們也要學會辨別真假,不要輕易被表面現象所迷惑,以免像那位富人一樣遭受損失。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能更加公平、公正、有序地發展。
魚目混珠-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