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自處

成語拼音

zài suǒ zì chǔ

在所自處成語解釋

處:安排。人處世應該爭取有利的環境。指在一定的社會環境中,使自己適應環境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李斯列傳》:“於是李斯乃嘆曰:‘人之賢、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處耳!’”

成語典故

秦朝大臣李斯年輕時上廁所見到老鼠爭喫蛆喫,見到人來後倉皇逃跑,到官倉時見到老鼠們正在細嚼慢嚥,根本不理會人。李斯不由感慨萬分,同是老鼠竟有天壤之別,生活的環境不同,爬上去爲賢者、君子,淪落下層的就是愚民、小人。

成語造句

一個人應該明確自己的位置和角色,懂得在所自處,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和處理各種關係。

成語故事

春秋時期,晏子是齊國一位非常有名望的大臣。 有一次,晏子出使楚國。楚國國君想故意羞辱晏子,以此來顯示楚國的威風。晏子來到楚國後,楚王故意安排人在城門旁邊開了一個很小的門,讓晏子從這個小門進入。晏子看了看,明白了楚王的意圖,他不慌不忙地說:“這是狗洞,如果我訪問的是狗國,那我就從這個狗洞進去。”楚王無奈,只好讓人打開大門,讓晏子堂堂正正地進入了楚國。 在楚國朝堂上,楚王又想刁難晏子。他看着晏子矮小的身材,問道:“難道齊國沒有人了嗎?怎麼派你這樣一個人來出使?”晏子從容地回答道:“齊國的都城臨淄有上萬戶人家,人們張開袖子就能遮住太陽,揮一把汗就如同下雨一般,人多得肩並肩,腳挨腳,怎麼能說齊國沒有人呢?只是我們齊國派遣使者有個原則,那就是賢能的人被派到賢能的君主那裏去,不肖的人被派到不肖的君主那裏去。我最不肖,所以就被派到楚國來了。”楚王聽了,又羞又惱,但也無法反駁晏子。 晏子在楚國的一系列表現,展現出了他的智慧和勇氣。而他的這種處世之道,也正應了“在所自處”這個成語。他清楚地知道自己所處的位置和麪臨的情況,能夠根據不同的境遇採取恰當的應對策略,既維護了自己的尊嚴,也維護了國家的利益。 在歷史的長河中,像晏子這樣能夠“在所自處”的人還有很多。他們在面對複雜多變的環境時,始終保持着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能夠準確地判斷形勢,找到最適合自己的位置和行動方式。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身處亂世,卻能憑藉自己的智慧和謀略,爲劉備出謀劃策,建立蜀漢政權。他深知自己的使命和責任,在各種艱難險阻面前都能從容應對,爲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 “在所自處”不僅僅是一種處世哲學,更是一種人生智慧。它提醒我們,在生活中要時刻保持敏銳的洞察力和判斷力,能夠根據自己的處境和目標,做出正確的選擇和行動。無論是在人際交往中,還是在事業發展上,我們都需要學會“在所自處”,找到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優勢,實現自己的價值。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從容。

在所自處-成語圖片

在所自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