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在四方
成語拼音
- zhì zài sì fāng
志在四方成語解釋
- 四方:天下。有遠大的抱負和理想。
典故出處
- 明·馮夢龍《東周列國志》第二十五回:“妾聞‘男子志在四方’。君壯年不出圖仕,乃區區守妻子坐困乎?”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晉國公子重耳逃到齊國,齊桓公把齊姜嫁給重耳。重耳在齊國生活7年,日子過得很逍遙,他的屬下十分着急,商量要他回國爭王位。齊姜也認爲男子漢要志在四方成就大業,就與重耳的部下用計送出齊國。
成語造句
- 他從小就胸懷大志,渴望長大後能夠志在四方,去追尋自己的夢想,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張騫。他生活在一個不算富裕但充滿溫暖的家庭裏。
張騫自幼聰慧,心中滿懷對外面世界的好奇與渴望。當時的漢朝,雖然國力強盛,但與西域等地的聯繫還比較有限。張騫渴望能走出自己生活的小圈子,去探索更廣闊的天地,去見識不同的風土人情,去爲國家和人民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
隨着年齡的增長,張騫的這種想法愈發強烈。他努力學習各種知識和技能,不斷提升自己的能力。終於有一天,朝廷招募使者出使西域,張騫毫不猶豫地報名參加。
經過層層選拔,張騫憑藉着自己的勇敢和智慧脫穎而出,肩負起了出使西域的重任。他帶着一支隊伍,踏上了充滿未知和挑戰的旅程。
一路上,他們遭遇了無數的艱難險阻。惡劣的天氣、崎嶇的道路、兇猛的野獸,還有那些對他們充滿敵意的部落。但張騫始終沒有放棄,他心中只有一個信念,那就是完成使命,爲國家開闢新的道路。
他們穿越茫茫沙漠,翻過險峻高山,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到達了西域各國。張騫以他的真誠和智慧,與西域各國建立了友好的關係,爲漢朝和西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奠定了基礎。
在漫長的出使過程中,張騫雖然飽嘗艱辛,但他的見識和閱歷也得到了極大的豐富。他看到了許多自己從未見過的景象,瞭解了不同民族的文化和習俗。
多年後,張騫帶着滿滿的收穫回到了漢朝。他的經歷和成就受到了人們的高度讚揚和尊敬。而他自己,也因爲這段非凡的經歷,實現了自己志在四方的理想。
張騫的故事被人們傳頌不衰,他成爲了無數年輕人心中的榜樣。他用自己的行動詮釋了什麼是志在四方,那就是要有遠大的抱負,敢於走出舒適區,去追求自己的夢想,爲國家和社會做出貢獻。就如同《論語·里仁》中所說:“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於是,顛沛必於是。”張騫無論在何種艱難的情況下,都始終堅守着自己的信念和理想,這種精神激勵着後人不斷努力前行,去追尋屬於自己的那一片廣闊天空。
志在四方-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