惴惴不安

成語拼音

zhuì zhuì bù ān

惴惴不安成語解釋

惴:憂愁、恐懼。形容因害怕或擔心而不安。

典故出處

《詩經·秦風·黃鳥》:“臨其穴,惴惴其慄。”宋·周孚《鉛刀編·滁州奠枕樓記》:“乾道八年,濟南辛侯(辛棄疾)自司農寺簿來守滁……民之居茅竹相比,每大風作,惴惴然不自安。”

成語典故

公元前621年,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任好死了,100多活人被送去殉葬,包括大臣子車氏家的三弟兄,他們三人都是對國家作出突出貢獻的良臣。秦國人們對他們的遭遇深表同情和痛惜,一時心裏惴惴不安,紛紛願意代替他們去死。

成語造句

他在等待面試結果的過程中,內心一直惴惴不安,擔心自己不能被錄用。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小國的大臣名叫李明。李明爲人正直,一心爲國爲民,但他所在的國家局勢卻頗爲動盪。 當時,周邊的大國對這個小國虎視眈眈,時常有一些小動作試圖侵犯其領土和主權。國王雖然也意識到了危機,但卻沉迷於享樂,對國事並不上心。李明看在眼裏,急在心裏,多次進諫國王,希望他能振作起來,積極應對外患。 然而,國王卻對李明的進諫頗爲不滿,認爲他是在危言聳聽。其他一些心懷叵測的大臣也趁機在國王面前說李明的壞話,導致李明逐漸被國王冷落。 隨着局勢的日益嚴峻,李明心中越發感到不安。他擔心國家會在這種混亂的局面中走向覆滅,而自己卻無能爲力。他每天都在思考着如何才能改變現狀,但卻始終找不到一個有效的辦法。 一天夜裏,李明躺在牀上輾轉反側,心中的憂慮讓他難以入眠。他想起了國家曾經的繁榮和安寧,如今卻變得如此岌岌可危,不禁悲從中來。他知道,自己現在的處境也十分危險,如果繼續直言進諫,可能會給自己招來殺身之禍;但如果保持沉默,又無法對得起自己的良心和國家。 這種矛盾和糾結讓李明的內心一直處於惴惴不安的狀態。他不知道未來會發生什麼,也不知道自己該何去何從。 就在李明陷入深深的痛苦和迷茫時,一位智者聽聞了他的事情,前來拜訪他。智者聽完李明的傾訴後,對他說:“在這亂世之中,保持清醒和正義固然重要,但也要懂得審時度勢。你現在的力量還不足以改變整個局面,但你可以從身邊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影響他人。” 李明聽了智者的話,猶如醍醐灌頂。他開始調整自己的策略,不再一味地直接進諫國王,而是通過一些巧妙的方式,向國王和其他大臣傳遞正確的觀念。同時,他也積極地與一些志同道合的人聯合起來,共同爲國家的未來努力。 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情況終於有了一些好轉。國王也逐漸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開始重視李明的建議,並採取了一系列措施來加強國家的防禦和治理。 雖然國家的局勢依然嚴峻,但李明心中的惴惴不安已經減輕了許多。他知道,只要大家齊心協力,就一定能夠度過難關,讓國家重新走向繁榮富強。 從李明的故事中,我們可以看到,當面臨困境和不確定時,人們很容易產生惴惴不安的情緒。但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和積極的行動,就有可能改變現狀,迎來轉機。同時,我們也要學會在複雜的環境中找到合適的方法和策略,以實現自己的目標。

惴惴不安-成語圖片

惴惴不安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