吹篪乞食

成語拼音

chui chi qi shi

吹篪乞食成語解釋

吹着篪討喫的。指在街頭行乞。篪:古代的一種音樂,象笛子,有八孔。

典故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範睢蔡澤列傳》:“膝行蒲伏,稽首肉袒,鼓腹吹篪,乞食於吳市。”

成語典故

春秋時期,費無極慫恿楚平王佔有太子畢建的新娘,設計要害死太子畢建及他的老師伍奢全家,派兒子費得雄去樊城誘騙伍員回京受誅。伍子胥得到的消息,就逃出楚國,到吳國的街市上靠吹簫乞討爲生,後被人發現推薦去輔佐吳王攻楚。

成語造句

他曾經因爲一些變故而陷入困境,無奈之下竟到了吹篪乞食的地步。

成語故事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春秋時期,有一個人名叫伍子胥。伍子胥的父親伍奢是楚國太子建的老師。當時,楚國的奸臣費無忌誣陷伍奢與太子謀反,楚平王聽信了他的讒言,決定處死伍奢。同時,楚平王還想斬草除根,派人去抓伍子胥和他的哥哥伍尚。 伍子胥得知消息後,明白如果回去就是死路一條,於是他決定逃離楚國。伍尚則選擇回到父親身邊,最終和父親一起被殺害。伍子胥歷經艱難險阻,開始了漫長的逃亡生涯。 在逃亡的過程中,伍子胥風餐露宿,吃盡了苦頭。有一次,他身無分文,飢餓難耐,幾乎到了絕境。爲了生存下去,他不得不放下尊嚴,以吹篪(一種古代的竹製樂器)的方式來乞求食物。他在街頭巷尾,用那悲涼的篪聲訴說着自己的遭遇和困苦。 然而,伍子胥並沒有被困境打倒。他憑藉着頑強的意志和過人的智慧,繼續前行。一路上,他結識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他們一起經歷了許多磨難。 經過漫長的奔波,伍子胥終於來到了吳國。在吳國,他憑藉自己的才能得到了吳王闔閭的賞識和重用。他幫助吳王闔閭成就了一番霸業,也爲自己報了血海深仇。 伍子胥的故事流傳千古,他吹篪乞食的經歷也成爲了人們感慨命運多舛、人生艱難的一個寫照。這個故事讓我們看到,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只要不放棄希望,堅持努力,就有可能改變命運,迎來轉機。就像伍子胥一樣,雖然曾經落魄到吹篪乞食的地步,但最終還是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人都經歷過類似的困境和挫折。他們或許也曾像伍子胥一樣吹篪乞食,或許面臨着更加艱難的處境。但正是這些經歷,讓他們變得更加堅強,更加懂得珍惜和努力。吹篪乞食這個成語,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詞語組合,更是一種對堅韌不拔精神的詮釋,一種對在困境中不屈不撓、努力求生的讚揚。它提醒着我們,無論遇到怎樣的困難和挑戰,都要保持勇氣和信心,相信自己能夠度過難關,走向成功的彼岸。

吹篪乞食-成語圖片

吹篪乞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