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蘆畫瓢
成語拼音
- zhào hú lu huà piáo
照葫蘆畫瓢成語解釋
- 比喻照着樣子模仿。
典故出處
- 宋·魏泰《東軒筆錄》第一卷:“太祖笑曰:‘頗聞翰林草制,皆檢前人舊本,改換詞語,此乃俗所謂‘依樣畫葫蘆’耳,何宣力之有?’”
成語典故
- 宋朝初年,翰林學士陶谷自以爲文筆高超、才能出衆,想好好表現一下升職,他勸宋太祖重視文字工作。趙匡胤以爲他的工作只是抄寫而已,說是依樣畫葫蘆。陶谷的目的沒有達到,就在住處牆上題詩:“堪笑翰林陶學士,年年依樣畫葫蘆”。
成語造句
- 他做事情總是不思考,只是一味地照葫蘆畫瓢,所以很難有出色的成果。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個年輕人名叫李明。
李明生活在一個村莊裏,他頭腦靈活,但卻沒有一門特別拿手的技藝。一天,他看到村裏一位老工匠製作的精美葫蘆瓢,心中十分羨慕,便決定向老工匠學習這門手藝。
老工匠欣然答應,開始耐心地教導李明製作葫蘆瓢的步驟和技巧。李明學得很認真,仔細地觀察着老工匠的每一個動作。
一段時間後,李明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製作葫蘆瓢的方法,便開始自己動手製作。他按照老工匠之前的步驟,依樣畫葫蘆地進行着每一個環節。起初,他製作出來的葫蘆瓢還算有模有樣,他爲此感到十分得意。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李明發現自己遇到了瓶頸。他製作的葫蘆瓢雖然外形相似,但總是缺少一些老工匠作品的神韻和精緻。他開始苦惱起來,不明白問題出在哪裏。
有一天,李明偶然間讀到了一本關於古代工藝的書籍,書中記載了許多能工巧匠的故事。其中有一個故事講述了一位大師對弟子的教導,大師說:“照葫蘆畫瓢,雖可得其形,卻難獲其神。唯有用心領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創新,才能真正創造出獨一無二的佳作。”
李明深受啓發,他意識到自己之前只是機械地模仿老工匠,而沒有真正去思考和領悟製作葫蘆瓢的精髓。從那以後,他不再僅僅滿足於照葫蘆畫瓢,而是更加用心地去感受每一個步驟,嘗試着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創意。
經過不斷地努力和實踐,李明終於突破了自己的瓶頸。他製作出來的葫蘆瓢不僅外形精美,而且獨具特色,甚至超越了老工匠的作品。村裏的人們都對他的手藝讚不絕口,紛紛前來向他請教。
李明也毫不吝嗇地將自己的經驗傳授給其他人,他告訴大家:“我們不能只是一味地照葫蘆畫瓢,而是要在模仿的基礎上,勇於探索和創新,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學習和工作中,我們可以借鑑他人的經驗和方法,但不能僅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要用心去體會和領悟,敢於突破和創新,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照葫蘆畫瓢-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