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葫芦画瓢

成语拼音

zhào hú lu huà piáo

照葫芦画瓢成语解释

比喻照着样子模仿。

典故出处

宋·魏泰《东轩笔录》第一卷:“太祖笑曰:‘颇闻翰林草制,皆检前人旧本,改换词语,此乃俗所谓‘依样画葫芦’耳,何宣力之有?’”

成语典故

宋朝初年,翰林学士陶谷自以为文笔高超、才能出众,想好好表现一下升职,他劝宋太祖重视文字工作。赵匡胤以为他的工作只是抄写而已,说是依样画葫芦。陶谷的目的没有达到,就在住处墙上题诗:“堪笑翰林陶学士,年年依样画葫芦”。

成语造句

他做事情总是不思考,只是一味地照葫芦画瓢,所以很难有出色的成果。

成语故事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名叫李明。 李明生活在一个村庄里,他头脑灵活,但却没有一门特别拿手的技艺。一天,他看到村里一位老工匠制作的精美葫芦瓢,心中十分羡慕,便决定向老工匠学习这门手艺。 老工匠欣然答应,开始耐心地教导李明制作葫芦瓢的步骤和技巧。李明学得很认真,仔细地观察着老工匠的每一个动作。 一段时间后,李明觉得自己已经掌握了制作葫芦瓢的方法,便开始自己动手制作。他按照老工匠之前的步骤,依样画葫芦地进行着每一个环节。起初,他制作出来的葫芦瓢还算有模有样,他为此感到十分得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明发现自己遇到了瓶颈。他制作的葫芦瓢虽然外形相似,但总是缺少一些老工匠作品的神韵和精致。他开始苦恼起来,不明白问题出在哪里。 有一天,李明偶然间读到了一本关于古代工艺的书籍,书中记载了许多能工巧匠的故事。其中有一个故事讲述了一位大师对弟子的教导,大师说:“照葫芦画瓢,虽可得其形,却难获其神。唯有用心领悟,融入自己的理解和创新,才能真正创造出独一无二的佳作。” 李明深受启发,他意识到自己之前只是机械地模仿老工匠,而没有真正去思考和领悟制作葫芦瓢的精髓。从那以后,他不再仅仅满足于照葫芦画瓢,而是更加用心地去感受每一个步骤,尝试着加入自己的想法和创意。 经过不断地努力和实践,李明终于突破了自己的瓶颈。他制作出来的葫芦瓢不仅外形精美,而且独具特色,甚至超越了老工匠的作品。村里的人们都对他的手艺赞不绝口,纷纷前来向他请教。 李明也毫不吝啬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其他人,他告诉大家:“我们不能只是一味地照葫芦画瓢,而是要在模仿的基础上,勇于探索和创新,才能真正有所成就。”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我们可以借鉴他人的经验和方法,但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的模仿,要用心去体会和领悟,敢于突破和创新,这样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

照葫芦画瓢-成语图片

照葫芦画瓢成语图片

其他成语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