喘月吳牛
成語拼音
- chuǎn yuè wú niú
喘月吳牛成語解釋
- 比喻因受某事物之苦而畏懼其類似者。
典故出處
- 五代·譚用之《寄王侍御》詩:“喘月吳牛知夜至,嘶風胡馬識秋來。”
成語典故
- 晉武帝對吏部侍郎滿奮特別器重,經常召見他。晉武帝故意裝一扇透明的屏風讓畏寒的滿奮坐在附近,滿奮以爲空屏風不能擋風不敢上前,見到是透明屏風後自我解嘲說:“臣簡直就像吳地的水牛,夜裏見到月亮也怕得直喘氣。”。
成語造句
- 夏日的午後異常炎熱,那耕牛彷彿喘月吳牛一般,疲憊地臥在田間。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中國的南方有一個國家叫吳國。那裏氣候溫暖溼潤,水草豐茂,是非常適合農耕和畜牧的地方。
在吳國的一個小村莊裏,有一頭勤勞的耕牛。它每天都跟着農夫下地勞作,默默地耕耘着土地,爲人們的生活付出着自己的力量。
有一年夏天,天氣異常炎熱,太陽如同一個巨大的火球高懸在空中,炙烤着大地。這頭耕牛和往常一樣在田間勞作,長時間的暴曬讓它疲憊不堪,口吐白沫。到了夜晚,當它終於可以休息時,一輪明亮的月亮掛在天空中。耕牛擡起頭,看到那宛如白日的月亮,恍惚間以爲又是太陽出來了,它驚恐萬分,以爲又要開始在酷熱中勞作,嚇得喘起粗氣來。
這件事漸漸傳開了,人們都覺得這頭牛十分有趣,便用“喘月吳牛”來形容它。後來,這個成語被廣泛地用來比喻那些因曾經受過苦難或驚嚇,而一遇到類似的情況就過分害怕或擔憂的人。
就如同在歷史上,有許多人因爲曾經經歷過艱難困苦的時期,在面對一些看似相似的情景時,會不自覺地產生恐懼和擔憂的情緒。比如在戰亂年代生活過的人,當再次聽到一些類似戰爭的聲音或場景時,可能會不由自主地回憶起曾經的痛苦經歷,表現出過度的緊張和害怕。
“喘月吳牛”這個成語提醒着我們,不要被過去的經歷所束縛,要學會以更加理性和客觀的態度去看待事物。不能因爲曾經的陰影而對未來失去信心和勇氣,要勇於面對新的挑戰和機遇,不斷地突破自我,擺脫過去的困擾,以更加從容的姿態去迎接生活的種種。我們應該像那頭耕牛一樣,雖然曾經有過恐懼的經歷,但依然能夠在白天繼續努力地勞作,爲自己和他人創造價值。
喘月吳牛-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