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投於地

成語拼音

zì tóu yú dì

自投於地成語解釋

投:拋擲。自己一下子僕伏在地上

典故出處

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陳寔傳》:“盜大驚,自投於地,稽順歸罪。”

成語典故

東漢靈帝時小官吏陳寔心地善良,做事公正無私。有天晚上一個小偷溜進他的屋裏躲在屋樑上,他發現後並沒有下令捉拿,而是把兒子、孫子叫到身邊,給他們講如何做人,不要學樑上的那位君子。小偷深受感動就下地求饒。陳寔給錢放他回。

成語造句

他聽到這個噩耗後,整個人彷彿失去了支撐,一下子自投於地。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諸侯國名爲衛國。衛國的國君有一位非常得寵的大臣,名叫甯戚。 甯戚雖然出身貧寒,但他才華出衆,心懷大志。他一心想要爲國家效力,施展自己的抱負。然而,由於他沒有顯赫的背景和關係,一直未能得到重用。 有一次,衛國國君準備派遣使者出使齊國。甯戚得知這個消息後,覺得這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他決定毛遂自薦,爭取這個出使的任務。於是,他來到國君面前,誠懇地表達了自己的願望和決心。 可是,國君身邊的一些權貴大臣卻對甯戚心存偏見,他們紛紛在國君面前說甯戚的壞話,試圖阻止他獲得這個機會。國君在這些人的影響下,猶豫不決,遲遲沒有做出決定。 甯戚看到自己的努力即將化爲泡影,心中充滿了失望和悲憤。他感到自己的才華被埋沒,理想無法實現。在極度的痛苦和絕望之下,他竟然做出了一個驚人的舉動——自投於地。 周圍的人都被他的舉動驚呆了,國君也被深深觸動。國君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意識到自己可能因爲聽信了他人的讒言而錯過了一個真正有才能的人。 經過一番思考,國君最終決定給甯戚一個機會,讓他出使齊國。甯戚不負所望,在齊國出色地完成了使命,爲衛國爭取到了有利的局面。 從那以後,國君對甯戚刮目相看,開始重用他。甯戚也憑藉自己的能力和智慧,在衛國的政治舞臺上嶄露頭角,爲國家的發展和繁榮做出了重要貢獻。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不能輕易地被他人的意見所左右,而應該保持自己的獨立思考和判斷。同時,對於那些有才華、有志向的人,我們應該給予他們機會,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己的才能,而不是因爲偏見和誤解而將他們埋沒。就像甯戚一樣,雖然經歷了挫折和困境,但他始終沒有放棄自己的理想,最終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了成功。歷史上也有許多類似的例子,比如姜子牙,在遇到周文王之前,也曾經歷過種種坎坷,但他始終堅持自己的信念,最終成爲了一代名相。我們應該從這些故事中汲取經驗和教訓,不斷地完善自己,勇敢地追求自己的夢想。

自投於地-成語圖片

自投於地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