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諛奉承

成語拼音

ē yú fèng chéng

阿諛奉承成語解釋

阿諛用言語恭維別人;奉承恭維,討好。曲從拍馬,迎合別人,竭力向人討好。

典故出處

明·東魯古狂生《醉醒石》第八回他卻小器易盈,況且是個小人,在人前不過一味阿諛奉承。”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那副爲了利益不擇手段,對上級阿諛奉承的嘴臉,實在令人厭惡。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朝堂之上,有一位名叫張華的官員。張華本是一個有才華且正直之人,初入仕途時,一心想要憑藉自己的能力爲國家和百姓做出貢獻。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朝堂的風氣逐漸發生了變化。一些官員爲了謀求個人的榮華富貴,開始阿諛奉承有權有勢之人。張華身邊也出現了這樣一些人,他們整日圍繞在那些權貴身邊,極盡諂媚之能事,說着各種討好的話,做着各種溜鬚拍馬的舉動。 一開始,張華對這些行爲深感厭惡,他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願意與他們同流合污。但漸漸地,他發現那些善於阿諛奉承的人往往能夠得到更多的好處和機會,而自己的正直卻時常讓他在仕途上遭遇阻礙。 在一次重要的朝會上,一位權貴提出了一個並不合理的方案。大多數官員都看出了其中的問題,但那些阿諛奉承之人卻紛紛附和,對權貴的方案大加讚賞,將其誇得天花亂墜。張華本想站出來據理力爭,但他猶豫了,擔心會因此得罪權貴,影響自己的前程。 最終,那個不合理的方案得以通過,國家和百姓爲此遭受了損失。張華心中充滿了愧疚和自責,他意識到自己在這種不良風氣的影響下,漸漸失去了當初的堅定和勇氣。 隨着時間的流逝,張華也不知不覺地開始變得圓滑起來,他偶爾也會說一些阿諛奉承的話,做一些違背自己本心的事。他在這種墮落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曾經那個正直有抱負的張華漸漸消失不見。 後來,國家陷入了危機之中,需要有真正有能力和擔當的官員站出來力挽狂瀾。但此時的朝堂,卻充斥着大量只會阿諛奉承的官員,他們根本無法應對這樣的局面。張華這才幡然醒悟,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堅守住底線,被阿諛奉承之風所侵蝕。 回顧歷史,我們可以看到許多朝代的衰落都與這種阿諛奉承的風氣有着密切的關係。當官員們不再以國家和百姓的利益爲重,而是爲了個人的私利而不擇手段地去討好權貴時,國家的根基就會逐漸動搖。正如《論語》中所云:“巧言令色,鮮矣仁。”過度的阿諛奉承會讓人們迷失自我,喪失道德和良知,最終給國家和社會帶來災難。我們應當以史爲鑑,保持清醒的頭腦和堅定的信念,遠離阿諛奉承,做一個真正有擔當、有作爲的人。

阿諛奉承-成語圖片

阿諛奉承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