哀而不傷
成語拼音
- āi ér bù shāng
哀而不傷成語解釋
- 哀悲哀;傷傷害。憂愁而不悲傷,形容感情有節制;另形容詩歌、音樂優美雅緻,感情適度。比喻做事沒有過頭也無不及。
典故出處
- 《論語·八佾》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成語典故
- 她喜歡打扮,願意有朋友,可是這都不過是一些小小的、哀而不傷的、青春的遊戲。★老舍《四世同堂》四十三
成語造句
- 這篇文章情感真摯,雖敘述了一段悲傷的往事,但整體呈現出哀而不傷的韻味,讓人在感慨之餘,亦能感受到其中蘊含的希望與溫暖。
成語故事
- 春秋時期,孔子有一位得意弟子名叫子夏。子夏是一個極具才華和悟性的人。
有一次,子夏因爲一些事情而心情低落,面容憂愁。孔子見狀,便問他:“你爲何如此哀傷?”子夏便向孔子傾訴了心中的煩惱。孔子聽後,溫和地對子夏說:“你應當學會控制自己的情感,做到哀而不傷。”
子夏不太理解孔子的話,便請教道:“老師,何爲哀而不傷呢?”孔子耐心地解釋道:“人生在世,難免會遇到各種不如意之事,產生哀傷之情是正常的。然而,過度的哀傷會損害自己的身心,也不利於面對生活的挑戰。我們應當在情感上保持適度,既能夠表達內心的哀傷,又不至於被哀傷所淹沒,能夠以一種平和而理性的態度去面對困難,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強。”
子夏聽後,若有所思。他開始反思自己過往面對困境時的表現,意識到自己有時確實過於沉溺於哀傷之中,而忽略了積極去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
在孔子的教導下,子夏逐漸學會了如何在面對哀傷時保持內心的平衡。他不再被消極情緒所左右,而是以更加豁達和從容的態度去看待生活中的種種不如意。
正如《詩經》中許多詩篇,雖然也表達了人們的哀傷、憂愁等情感,但卻不過分沉溺其中,而是在抒發情感的同時,也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希望。這便是哀而不傷的一種體現。
子夏牢記孔子的教誨,在日後的生活中,無論遇到怎樣的挫折和困難,他都能以哀而不傷的態度去應對。他將這種智慧傳授給了他的學生們,讓更多的人懂得了如何在情感的波瀾中保持內心的安定。
在歷史的長河中,許多文人墨客、志士仁人也都以哀而不傷的精神面對人生的起伏。他們在遭遇困境時,既能抒發內心的悲痛與無奈,又能以堅韌不拔的意志去克服困難,繼續前行。這種哀而不傷的品質,成爲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寶貴財富,激勵着一代又一代的人爲了理想和信念而努力奮鬥。
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從哀而不傷這個成語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在面對生活中的挫折和哀傷時,我們要學會適度地表達情感,不被負面情緒所束縛,以積極樂觀的態度去尋找解決問題的途徑,保持內心的寧靜與堅定,書寫屬於自己的精彩人生。
哀而不傷-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