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之泰然
成語拼音
- chǔ zhī tài rán
處之泰然成語解釋
- 處:處理,對待;泰然:安然,不以爲意的樣子。若無其事的樣子。形容自理事情沉着鎮定。也指對待問題毫不在意。
典故出處
- 晉·袁宏《三國名臣序贊》:“爰初發跡,遘此顛沛,神情玄定,處之彌泰。”
成語典故
- 春秋時期,孔子在他的學生中最喜歡顏回,他十分尊敬孔子。孔子指出缺點馬上就改正,孔子問他爲什麼不去謀個一官半職。顏回說只要學到老師的道德學問何必去做官。孔子讚歎顏回喫的是一竹筐飯,喝的是一瓢水,處之泰然,自得其樂。
成語造句
- 面對困難和挑戰,他總是能夠像平常一樣冷靜沉着,處之泰然。
成語故事
- 在歷史的長河中,有這樣一位人物,他的故事充分展現了處之泰然的精神。
話說在南北朝時期,南齊有一位名臣叫王僧虔。王僧虔出身於世家大族,自幼聰慧好學,書法造詣極高。當時南齊的皇帝齊高帝蕭道成也十分喜愛書法,他常常與王僧虔一起探討書法藝術。
有一次,齊高帝心血來潮,提出要與王僧虔比試書法。這可讓王僧虔有些爲難,贏了皇帝自然不妥,可若是故意輸得太明顯又有違自己的本心。但王僧虔並沒有因此而慌亂失措,他處之泰然地接受了挑戰。
比試開始後,王僧虔全神貫注地書寫着,他將自己的書法技藝發揮得淋漓盡致。最終,兩人都完成了作品。齊高帝看着兩人的字,笑着問王僧虔:“誰是第一?”王僧虔不卑不亢地回答道:“臣書第一,陛下亦第一。”他的回答既巧妙地維護了自己在書法上的聲譽,又沒有讓皇帝感到難堪。
王僧虔的這種處之泰然並非是盲目自大或輕視皇帝,而是基於他對自己能力的自信和對局勢的準確判斷。他明白在這種情況下,過於謙卑反而會失去自己的尊嚴,而過於強硬又會惹來麻煩。他以一種平和的心態應對,既展現了自己的才華,又維護了與皇帝的關係。
在後來的仕途生涯中,王僧虔也多次遇到各種挑戰和困境,但他始終保持着處之泰然的態度。無論是面對官場的明爭暗鬥,還是複雜多變的局勢,他都能冷靜地分析,從容地應對。他的這種處之泰然的精神,爲他贏得了衆人的尊重和讚譽,也讓他在南齊的政治舞臺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王僧虔的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中我們也會遇到各種各樣的情況,有時會面臨巨大的壓力和挑戰。但只要我們能像王僧虔一樣,保持處之泰然的心態,不被外界的干擾所左右,以平和的心境去面對一切,我們就能更好地發揮自己的能力,解決問題,走出困境。正如古人云:“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當我們能以一種淡定從容的態度看待生活中的得失成敗時,我們就能在人生的道路上走得更加穩健、更加自信。讓我們都學會這種處之泰然的精神,以更加平和的心態去迎接生活的每一天。
處之泰然-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