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成語拼音
- chā yǐ háo lí,miù yǐ qiān lǐ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成語解釋
- 差:相差;毫釐:很小的計量單位;謬:同“繆”。開始時相差很微小,結果會造成很大的錯誤。
典故出處
- 東漢·班固《漢書·司馬遷傳》:“故《易》曰:‘差以毫釐,謬以千里。’”
成語典故
- 西漢時期,趙充國奉漢宣帝之命去平定西北地區叛亂,見叛軍軍心不齊,就採取招撫的辦法,使得大部分叛軍投誠。可漢宣帝命他出兵,結果出師不利。後來他按皇命收集軍糧,造成叛亂,他感慨地說:“真是失之毫釐,謬以千里。”。
成語造句
- 在科學研究中,任何一個細微的數據偏差都可能導致最終結果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所以必須要嚴謹對待每一個環節。
成語故事
- 在古代,有一個技藝精湛的工匠,名叫李三。他以製作精美的器具而聞名於鄉里。
有一次,李三接到了一個重要的任務,爲一位富有的商人打造一件極其精緻的擺件。李三對這個任務格外重視,全身心地投入到工作中。
在製作過程中,有一個關鍵的尺寸,李三在測量時出現了極其微小的偏差,僅僅是差了那麼一絲一毫。然而,他當時並沒有在意這個小小的誤差,繼續進行後續的製作。
當擺件完成時,從整體上看似乎並無異樣,李三便將其交給了商人。商人剛開始也對這個擺件很是滿意,還給予了李三大大的賞賜。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商人發現這個擺件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總是顯得有些不協調,經過仔細檢查,才發現是那個最初的微小尺寸偏差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雖然每個問題單獨看都不嚴重,但綜合起來卻讓整個擺件的品質大打折扣。
商人很是生氣,他找到李三理論。李三這才意識到,當初那毫釐之差,竟然造成了如今千里之謬。他懊悔不已,後悔自己當初沒有對那個小小的偏差引起足夠的重視。
此事之後,李三深刻地明白了“差以毫釐,謬以千里”的道理。他明白了在任何事情上,哪怕是最微小的差錯,都有可能在未來引發巨大的後果。就如同在歷史上,許多重大的決策往往也是因爲一些細微之處的偏差,最終導致了截然不同的結果。
比如在戰場上,將領們的一個小小的戰術失誤,可能就會讓整個戰局發生逆轉;在國家治理中,一項政策的細微偏差,或許就會影響到萬千百姓的生活。正如《禮記·經解》中所說:“《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釐,繆以千里。’”
從此,李三更加嚴謹地對待每一個製作環節,不再輕視任何一個微小的細節,他也時常以自己的經歷告誡他人,做事一定要精益求精,切不可因爲看似微小的差錯而掉以輕心,以免造成不可挽回的後果。而“差以毫釐,謬以千里”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下來,提醒着人們要重視細節,避免因小失大。
差以毫釐,謬以千里-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