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竹在胸
成語拼音
- chéng zhú zài xiōng
成竹在胸成語解釋
- 成竹:現成完整的竹子。畫竹前竹的全貌已在胸中。比喻在做事之前已經拿定主義。
典故出處
- 宋·蘇軾《文與可畫篔簹谷偃竹記》:“故畫竹,必先得成竹於胸中。”
成語典故
- 宋朝文人畫家蘇軾和文同都擅長畫竹,蘇軾習慣畫墨竹,認爲畫竹必先成竹於胸中。文同在自家宅前種了很多竹子,每天觀察竹子的成長變化,因此畫出的竹子各具形態,栩栩如生。畫家晁補之稱讚文同畫竹是“成竹已在胸”。
成語造句
- 他在面對複雜的問題時鎮定自若,因爲所有的解決方案早已成竹在胸。
成語故事
- 北宋時期,有一位著名的畫家叫文同,他特別擅長畫竹子。無論是在風雨交加中搖曳的竹子,還是在陽光明媚下挺立的竹子,他都能畫得栩栩如生。
文同對竹子的喜愛已經到了癡迷的程度。他經常不辭辛勞地去竹林中觀察竹子的形態、顏色、姿態,從竹筍破土而出到竹子長成參天之勢,他都瞭如指掌。他認真地研究竹子在不同季節、不同天氣、不同時間下的變化。
有一次,朋友前來拜訪文同,看到他正坐在那裏若有所思,面前放着筆墨紙硯,卻不見他動手作畫。朋友感到十分奇怪,便問他:“你爲何不開始作畫呢?”文同微笑着回答道:“我心中已然有了竹子的模樣,現在只需將它畫出來即可。”說罷,他拿起筆,在紙上揮灑自如,不一會兒,一幅生動的竹子圖便躍然紙上。那竹子挺拔蒼勁,彷彿真的生長在紙上一般。
文同之所以能夠做到成竹在胸,是因爲他長期的觀察和積累。他對竹子的瞭解深入骨髓,所以在作畫時無需臨時思考和琢磨,便能將心中的竹子完美地呈現出來。他的畫作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許多人都以擁有他的一幅竹子畫爲榮。
在歷史上,像文同這樣能夠成竹在胸的人還有很多。比如三國時期的諸葛亮,他在未出茅廬之前,就已經對天下局勢瞭如指掌,心中早有應對之策。當劉備三顧茅廬請他出山時,他便能胸有成竹地爲劉備分析天下大勢,提出了著名的“隆中對”,爲劉備指明瞭未來的方向。
成竹在胸這個成語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需要有充分的準備和深入的瞭解。只有當我們對事物有了足夠的認識和把握,才能在面對問題時從容不迫,自信地做出決策和行動。就像文同畫竹子一樣,只有經過長期的觀察和積累,才能在心中形成清晰的竹子形象,從而在作畫時一揮而就。在我們的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也應該努力做到成竹在胸。無論是學習新知識、完成一項任務,還是應對各種挑戰,都需要我們提前做好準備,積累足夠的經驗和知識。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關鍵時刻展現出自己的實力和才華,取得令人滿意的成果。
成竹在胸-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