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佔八鬥

成語拼音

cái zhān bā dǒu

才佔八鬥成語解釋

才:文才,才華。形容人學問高,文才好。

典故出處

南朝宋代的謝靈運給曹植下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 注:一石等於十鬥。石,念 dàn 。

成語典故

曹植,字子建,曾受封爲陳王,死後諡名諡思,所以又稱陳思王。他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個兒子,魏文帝曹丕的兄弟。  曹植從小就很聰明,才思敏捷,文詞富麗,曹操很喜歡他。曹操在世的時候,他的生活是很安定和優遊的,那時他寫的文章和詩歌,比較華美;但當29歲那年,曹操去世,他哥哥曹丕即位以後,他就不斷受到打擊;到他侄兒曹睿(魏明帝)即位後,受到的打擊就更加多了。由於他政治上受迫害,精神上被壓抑,生活相當苦悶,因此,這一時期他寫的詩歌,能暴露統治階級內部的黑暗和矛盾,能表現他對統治者的憤恨和要求自由的思想,也能由此而產生一定程度的對勞動人民的同情。所以曹植後一時期的創作,從現實意義來說,比早期的要好一此。  曹植的創作,包括賦頌詩銘和論文,留下的雖然不多,但是舊時作家對他都有很高評價。例如南朝梁代的詩評家鍾嶸,在他的《詩品》中寫道:曹植的詩,“骨氣奇高,詞彩華茂,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南朝宋代的謝靈運,是南北朝時我國著名的詩人和文學家,他雖然似乎不太滿意曹植前期的作品,說它是“但美遨遊,不及世事,”但是總的說來,他對曹植還是十分欽佩的,請看他給曹植下了怎樣的評語:“天下文才共一石,而子建獨得八斗!”(一石等於十鬥)  稱譽作者的學問高,文才好,後來就叫做“才佔八鬥”、“八斗之才”,簡稱“八斗才”。唐代詩人李商隱有“用盡陳王八斗才”之句。也有人把“八斗之才”和“七步之才”兩句成語合併起來,稱爲“七步八斗”,以形容詩才的敏捷和高超。

成語造句

他天賦極高,學識淵博,真可謂才佔八鬥,令人欽佩不已。

成語故事

在三國時期,有一位才華橫溢的人物,他就是曹植。 曹植自幼聰慧,博覽羣書,有着極高的文學天賦。他的文章和詩歌,情感真摯,意境深遠,令人讚歎不已。 當時,曹操作爲一方霸主,十分重視人才。曹植在衆多兄弟中脫穎而出,深受曹操的喜愛和器重。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曹操在立嗣的問題上猶豫不決。曹植雖然才華出衆,但性格放任不羈,行爲有時也較爲輕率。而他的兄長曹丕則工於心計,善於權謀。 在複雜的政治鬥爭中,曹丕最終成功被立爲世子。曹丕即位後,對曹植心懷忌憚。有一次,曹丕故意刁難曹植,要求他在七步之內作出一首詩,否則就要治他的罪。曹植心中悲憤交加,但他憑藉着自己卓越的才華,在七步之內吟出了那首千古傳誦的《七步詩》:“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這首詩不僅展現了曹植的驚人才華,也深刻地表達了他對兄弟相殘的悲憤和無奈。 曹植的才華不僅體現在詩歌創作上,他的文章也是字字珠璣。他的作品廣爲流傳,深受人們的喜愛和讚賞。當時的人們評價曹植的才華,認爲天下的才學如果有十鬥,那麼曹植一個人就佔了八斗。“才佔八鬥”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 曹植的一生,雖然在政治上遭遇了諸多挫折和磨難,但他的文學成就卻光照千古。他的作品猶如璀璨的星辰,在文學的天空中閃耀着永恆的光芒。他的故事也告訴我們,才華固然重要,但在複雜的人生道路上,還需要有堅定的信念和智慧的處世之道。儘管曹植在政治鬥爭中處於劣勢,但他以其無與倫比的才華,在歷史的長河中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成爲了後人敬仰和學習的典範。 在後世的文學發展中,曹植的影響深遠而持久。許多文人墨客都對他的作品推崇備至,從中汲取靈感和營養。“才佔八鬥”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至今,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才華極其出衆,彷彿獨佔了天下大部分的才學。它不僅僅是對曹植個人才華的讚譽,更是對人類智慧和創造力的一種敬仰和推崇。

才佔八鬥-成語圖片

才佔八鬥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