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不熟

成語拼音

bàn shēng bù shú

半生不熟成語解釋

沒有完全成熟或未烹煮至可食用的程度。比喻不熟悉;不熟練。

典故出處

參見半生半熟”。

成語典故

五個中間的老徐能說幾句半生不熟的廣府話。★茅盾《過封鎖線》

成語造句

這道菜的烹飪時間沒掌握好,喫起來半生不熟,口感很差。

成語故事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他生活在一個小鎮上。李明生性懶散,做什麼事情都總是半途而廢,不肯下功夫做到完全精通。 有一次,鎮上來了一位技藝高超的木匠師傅,他的手藝精湛,做出的傢俱精美絕倫。李明看到後,心中十分羨慕,便決定要去學習木匠技藝。剛開始的時候,李明表現得很有熱情,每天都認真地跟着師傅學習各種技巧。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漸漸覺得學習的過程太辛苦,而且進步緩慢。於是,他開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不再像最初那樣全身心投入。 就這樣過了一段時間,李明覺得自己已經掌握了一些木匠的基本技能,便開始驕傲自滿起來。他不再虛心向師傅請教,而是認爲自己已經足夠厲害了。師傅察覺到了李明的變化,但並沒有多說什麼。 有一天,鎮上來了一個大客戶,需要定製一批高質量的傢俱。師傅便讓李明負責其中一部分的製作。李明信心滿滿地接下了任務,心想終於可以大展身手了。可是,當他真正開始製作傢俱時,才發現自己的技藝根本沒有達到熟練的程度。許多細節他處理得半生不熟,做出的傢俱質量遠遠達不到客戶的要求。 客戶看到這些有瑕疵的傢俱後,十分生氣,不僅拒絕支付報酬,還對木匠師傅的手藝產生了懷疑。師傅無奈之下,只好親自出馬,重新制作了那些不合格的傢俱。這件事情讓李明意識到了自己的問題,他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 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因爲半途而廢而最終失敗的例子,就如同那趙括紙上談兵,雖然理論知識豐富,卻在實戰中一敗塗地,只因爲他沒有真正將知識融會貫通,達到熟能生巧的境界。李明明白自己現在就如同一個半生不熟的果實,看似有所成果,但實際上還差得很遠。 從那以後,李明痛改前非,重新投入到木匠技藝的學習中。他不再急於求成,而是踏踏實實地從每一個基礎環節開始練習,努力讓自己的技藝變得更加精湛。經過長時間的努力,他終於成爲了一名出色的木匠,得到了大家的認可和尊重。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淺嘗輒止,不能滿足於半生不熟的狀態。只有持之以恆地努力,不斷鑽研,才能真正掌握一門技藝,取得成功。否則,就會像李明最初那樣,因爲自己的不努力和不認真,而給自己和他人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半生不熟-成語圖片

半生不熟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