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山空回
成語拼音
- bǎo shān kōng huí
寶山空回成語解釋
- 走進到處是寶物的山裏,卻空手出來。比喻根據條件,本來應該有豐富的收穫,卻一無所得(多指求知)。
典故出處
- 《大乘本生心地觀經·離世間品》如人無手,雖至寶山,終無所得。”
成語典故
- 海外有兩句口號道劉好若臨歧舌不知韻,如入寶山空手回。”★清·李汝珍《鏡花緣》第二十八回
成語造句
- 我努力尋找珍貴的寶藏,沒想到最終卻是寶山空回,一無所獲。
成語故事
- 從前有一個年輕人叫李明,他生活在一個山腳下的小村莊裏。村子後面有一座大山,傳說山上有無數的寶藏和珍貴的藥材。
李明一直對這座山充滿了好奇和嚮往,總想着有一天能上山去探尋一番。終於有一天,他下定決心要去山上尋找寶藏。他準備好了乾糧和工具,滿懷信心地踏上了登山的路途。
山上的路崎嶇難行,李明歷經艱辛,終於到達了一個看起來比較神祕的地方。這裏怪石嶙峋,雲霧繚繞,彷彿隱藏着無數的祕密。李明興奮地開始四處尋找寶藏,他不放過任何一個角落,仔細地翻找着每一塊石頭,查看每一處洞穴。
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什麼有價值的東西都沒有找到。乾糧漸漸喫光了,他也感到疲憊不堪,但他仍然不甘心就這樣空手而歸。於是,他繼續在山上漫無目的地尋找着。
就這樣過了好多天,李明不僅沒有找到寶藏,還因爲過度勞累和飢餓變得虛弱無比。最後,他不得不拖着疲憊的身體下山回到村子。
當他回到村子後,村民們看到他狼狽的樣子,都紛紛搖頭嘆息。有人對他說:“你看,你費了這麼大的力氣,結果卻什麼都沒有得到,這不是寶山空回嗎?”李明聽了,心中充滿了懊悔和自責。
這件事情過後,李明深刻地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明白了做事不能只憑一時的衝動和幻想,要有充分的準備和計劃,否則就會像他這次一樣,白白浪費了時間和精力,最終寶山空回。
在歷史上,也有類似的例子。比如在古代的一些尋寶者,聽聞某地有寶藏便盲目前往,不做任何調查和準備,結果往往也是空手而回。正如《荀子·勸學》中所說:“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任何事情都需要腳踏實地去做,不能妄圖一步登天,否則就容易陷入寶山空回的境地。我們應該從李明的故事中吸取教訓,在追求目標的過程中,要有明確的計劃和行動,避免盲目行事,以免最終徒勞無功。
寶山空回-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