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相畢露

成語拼音

běn xiàng bì lù

本相畢露成語解釋

原形完全顯露了出來。

典故出處

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題未定”草》‘第三種人’杜衡輩,標榜超然,實爲羣醜,不即本相畢露,知恥者皆羞稱之,無待這裏多說了;就令自覺不懷他意,屹然中立如張岱者,其實也還是偏倚的。”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在激烈的辯論中,他的言辭逐漸混亂,最終本相畢露,讓大家看清了他的真實意圖。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有一位名叫張柯的大臣。他平日裏總是表現得溫和謙遜,深受國王的信任和百姓的愛戴。 張柯憑藉着自己的巧言令色,在官場上步步高昇,獲取了極大的權力。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內心的慾望和野心開始逐漸膨脹。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重大的危機。外敵入侵,邊境連連告急。國王召集大臣們商議對策,張柯卻在這個關鍵時刻打起了自己的小算盤。他表面上積極出謀劃策,實則暗中勾結外敵,妄圖在混亂中謀取更大的利益。 在戰爭的過程中,張柯不斷地施展陰謀詭計,使得國家的局勢越發危急。許多忠臣看出了他的異樣,但由於張柯平日裏僞裝得太好,他們一時也拿不出確鑿的證據。 終於,在一次關鍵的戰役中,張柯的所作所爲徹底敗露。他私自調遣軍隊,導致了一場慘敗,讓國家陷入了絕境。百姓們流離失所,怨聲載道。 此時,張柯的真面目再也無法隱藏,他的本相畢露。曾經被他矇蔽的人們紛紛看清了他的醜惡嘴臉,對他的所作所爲感到無比的憤怒和唾棄。國王得知真相後,大發雷霆,立即下令將張柯逮捕入獄。 張柯的事例成爲了人們口中的教訓,警示着後人不要被表象所迷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敏銳的洞察力,以免被那些心懷叵測之人所利用。就如同《論語》中所說:“巧言令色,鮮矣仁。”我們要透過現象看本質,不要被那些善於僞裝的人所欺騙,只有這樣,才能在複雜的世界中保持正確的方向和判斷。而那些試圖隱藏自己本相的人,最終也會像張柯一樣,在真相大白之時,受到應有的懲罰。

本相畢露-成語圖片

本相畢露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