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鬥蠻爭
成語拼音
- chù dòu mán zhēng
觸鬥蠻爭成語解釋
- 觸和蠻,《莊子》寓言中蝸牛角上兩個小國。見《莊子·則陽》。後以之比喻爲私利而爭鬥。
典故出處
- 清·尤侗《注云飛·十空曲》:“豎子英雄,觸鬥蠻爭蝸角中。”
成語典故
- 傳說古代有一隻蝸牛的兩個觸角上有兩個小國,左邊的叫觸氏國,右邊的叫蠻氏國。兩個國家因爲爭奪地盤而經常發生戰爭,有時竟伏屍百萬,血流成河,造成民不聊生,怨聲載道,蝸牛因此而喪失觸覺功能。
成語造句
- 在那複雜的職場環境中,有些人總是爲了一些蠅頭小利而觸鬥蠻爭,完全不顧及團隊的和諧與發展。
成語故事
- 在很久很久以前,有兩個部落,他們分別生活在相鄰的地域。這兩個部落時常因爲爭奪資源而發生衝突和爭鬥。
其中一個部落的首領名叫觸,他性格剛烈,勇猛無比,但也有些莽撞。另一個部落的首領叫鬥,同樣是個好勇鬥狠之人。
有一次,兩個部落因爲一處肥沃的土地再次爆發了激烈的衝突。觸帶領着他的族人,揮舞着武器,氣勢洶洶地衝向對方。鬥也不甘示弱,率領部衆全力迎戰。雙方在那片土地上展開了一場你死我活的廝殺。
戰鬥進行得異常激烈,鮮血染紅了土地。觸和鬥都殺紅了眼,他們完全不顧及後果,只想着要戰勝對方,奪取那片土地。
然而,他們的爭鬥並沒有帶來任何實質性的好處。在長時間的混戰中,兩個部落都遭受了巨大的損失,許多族人失去了生命,家園也被破壞得面目全非。
此時,有一位智者路過此地,他看到這兩個部落如此愚蠢地爭鬥,不禁搖頭嘆息。智者找到觸和鬥,對他們說:“你們這樣的觸鬥蠻爭,只會給你們自己和族人帶來無盡的災難。土地是用來滋養生命的,而不是引發戰爭的根源。”
觸和鬥聽了智者的話,開始反思自己的行爲。他們意識到,這種毫無意義的爭鬥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讓他們陷入了困境。最終,觸和鬥決定放下成見,停止爭鬥,共同尋找和平解決資源分配的方法。
從那以後,兩個部落不再爲了爭奪資源而大打出手,而是通過協商和合作來共享資源。他們的生活逐漸恢復了平靜和安寧,族人也過上了幸福的日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觸鬥蠻爭只會帶來破壞和損失,在面對矛盾和衝突時,我們應該冷靜思考,尋求和平、理性的解決方式,而不是一味地通過爭鬥來解決問題。正如歷史上許多戰爭所帶來的教訓一樣,暴力往往不能帶來真正的勝利和長久的和平,只有通過對話、合作和相互理解,才能實現共同的發展和進步。
觸鬥蠻爭-成語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