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不得已

成語拼音

bì bù dé yǐ

必不得已成語解釋

必然不能得止。指形勢使得非如此不可。表示無可奈何的意思。

典故出處

《論語·顏淵》子貢問政。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子貢曰‘必不得已而去,於斯三者何先?’曰‘去兵。’”

成語典故

布之威懷,革其非心,必不得已,則仗大順以討之,出師以徵之。★唐·權德輿《世祖封不義侯議》

成語造句

當面對極端困境,他權衡再三,必不得已之下才做出了那個艱難的決定。

成語故事

在古代,有一個國家正面臨着一場巨大的危機。這個國家的周邊列強環伺,不斷地對其進行侵略和蠶食。國內也因爲長期的戰亂和天災,民生凋敝,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國王心急如焚,他召集了大臣們商議對策。大臣們紛紛獻策,但都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其中一位老臣憂心忡忡地說:“陛下,如今我們已經到了必不得已的地步,必須要採取非常手段了。” 國王沉思片刻後,決定派遣一支精銳部隊去偷襲敵國的後方,以打亂他們的部署。然而,這支部隊在途中遭遇了惡劣的天氣和敵軍的埋伏,損失慘重。 國王得知這個消息後,感到萬分絕望。但他並沒有放棄,他開始在國內實行一系列嚴苛的政策,包括增加賦稅、強制徵兵等,以籌集更多的資源來對抗外敵。百姓們雖然對此怨聲載道,但也明白國家正處於生死存亡之際,只能默默地承受着這些苦難。 與此同時,國王還積極尋求與其他國家的聯盟。他派遣使者四處奔走,希望能夠找到志同道合的盟友。經過漫長而艱難的努力,終於有幾個國家願意與他們結盟,共同對抗強敵。 在盟友的幫助下,這個國家逐漸扭轉了戰局,開始取得一些勝利。百姓們也看到了希望,他們更加堅定地支持國王和軍隊。 經過多年的浴血奮戰,這個國家終於擺脫了危機,迎來了和平與繁榮。國王感慨地說:“在那段艱難的歲月裏,我們真的是到了必不得已的地步,纔不得不採取那些極端的措施。但幸好,我們最終挺了過來,迎來了新的開始。” 這段歷史成爲了這個國家的寶貴財富,人們銘記着在必不得已的情況下,所展現出的堅韌和勇氣。它也提醒着後人,在面對困難和挑戰時,要敢於拼搏,永不放棄,即使在最艱難的時刻,也要相信希望就在前方。

必不得已-成語圖片

必不得已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