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重逐輕

成語拼音

bì zhòng zhú qīng

避重逐輕成語解釋

指避開較重的責任,揀輕的承擔。

典故出處

見避重就輕”。

成語典故

各站額設車正貼人戶,有近上富有實,有丁力站戶,避重逐輕,或弟或兄,擅自將本戶分房家口。★《元典章·兵部三·站戶別投戶事》

成語造句

在處理問題時,他總是不能全面考慮,而是憑藉自己的喜好避重逐輕,導致最終的結果不盡人意。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官員名叫李明。 李明自幼聰慧,憑藉自己的努力步入仕途。然而,隨着時間的推移,他的心態卻逐漸發生了變化。在處理政務時,他開始變得有些功利,總是試圖尋找輕鬆的任務去完成,而對於那些重要且困難的事務,他則想盡辦法避開。 有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旱災,百姓們的莊稼顆粒無收,生活陷入了困境。朝廷決定派遣官員去各地組織救災工作,這本是一項關乎民生的重要任務。但李明卻認爲這是一項極爲艱難的工作,他害怕承擔責任,害怕面對可能出現的困難和挑戰。於是,他找各種藉口推脫,不願前往災區。 與此同時,在邊境地區,外敵時常侵擾,國家的安全受到了嚴重威脅。朝廷商議要選派得力官員去加強邊防,整頓軍務。這無疑又是一項艱鉅的任務,李明自然也是避之不及,他選擇了一些無關緊要的文書工作來做,看似忙碌,實則是在避重逐輕。 他的這種行爲引起了一些有識之士的不滿和擔憂。其中一位名叫張華的大臣就曾多次進諫,引用歷史上那些勇於擔當、不畏艱難的賢臣事蹟,希望李明能夠明白自己的職責所在,不要總是逃避重要的任務。張華說道:“昔日之賢良,皆以擔當爲重,直面艱難險阻,方成就千古美名。如吾國之先輩,面對危難,毫不退縮,此乃真正之大義。今汝避重逐輕,豈是爲官之道?” 然而,李明卻並未將張華的話放在心上,依舊我行我素。他繼續在官場中周旋,只追求表面的功績和安逸。但最終,他的行爲還是被更多的人所察覺和詬病,他的聲譽也一落千丈。 隨着時間的推移,國家的局勢變得越來越嚴峻,那些被李明避開的重要問題逐漸積累成了巨大的隱患。百姓們生活越發艱難,邊境的防禦也變得薄弱。當危機徹底爆發時,朝廷上下才如夢初醒,但此時已悔之晚矣。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生活和工作中,我們不能像李明那樣避重逐輕。我們應該勇於面對重要且困難的任務,敢於擔當責任,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真正成長,爲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我們應當以史爲鑑,銘記那些因爲勇於擔當而名垂青史的人物,汲取他們的精神力量,避免重蹈李明這樣的覆轍。

避重逐輕-成語圖片

避重逐輕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