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足而立

成語拼音

chóng zú ér lì

重足而立成語解釋

疊足而立,不敢邁步。形容恐懼。

典故出處

西漢·賈誼《過秦論》下:“故使天下之士,傾耳而聽,重足而立,闔口而不言。”

成語典故

漢朝時期,張湯因改定刑律法令而做了廷尉,太子洗馬汲黯對他十分不滿,說他不努力去降低犯罪使人們生活富足,而是陷人於罪,如果這樣下去,將使天下人重足而立、側目而視。汲黯因此被外放爲淮陰郡太守。

成語造句

人們聽到這個可怕的消息後,一個個面色凝重,重足而立,彷彿連呼吸都變得小心翼翼起來。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有一個國家名爲鄭國。鄭國的君主鄭厲公執政期間,國家局勢較爲動盪。 當時,鄭國的權臣祭仲權勢滔天,他的行爲引起了鄭厲公的擔憂和不滿。鄭厲公害怕祭仲會威脅到自己的王位,於是暗中與祭仲的女婿雍糾商議,想要除掉祭仲。 雍糾接受了鄭厲公的任務,開始策劃如何刺殺祭仲。然而,雍糾的妻子,也就是祭仲的女兒,無意間發現了丈夫的異常舉動和神情。她敏銳地察覺到事情的不對勁,心中充滿了疑慮和不安。 經過一番觀察和思考,祭仲的女兒猜到了丈夫的陰謀。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一邊是自己的父親,一邊是自己的丈夫。在痛苦的掙扎中,她最終還是選擇向父親祭仲透露了這個祕密。 祭仲得知此事後,勃然大怒,他立即採取行動,先發制人地除掉了雍糾。鄭厲公得知雍糾的計劃失敗且已喪命,他深知自己在鄭國已無法立足,只能逃離鄭國。 此事發生後,鄭國的百姓們都對這種激烈的權力鬥爭感到恐懼和不安。他們在街頭巷尾,都不敢隨意交談,每個人都小心翼翼,彷彿重足而立,生怕一不小心就會惹來禍端。 “重足而立”這個成語便由此而來,形容人們因恐懼或謹慎而雙腳併攏站立,不敢輕易移動或行動。這個故事也讓我們看到了在權力鬥爭的漩渦中,人們所面臨的艱難抉擇和恐懼心理,以及這種局勢對社會和百姓所造成的巨大影響。同時,它也提醒着我們,在面對複雜的局勢和人際關係時,要保持清醒的頭腦和謹慎的態度,避免陷入危險的境地。歷史的長河中,這樣的故事不斷上演,而“重足而立”這個成語也一直流傳至今,成爲了我們理解和描述類似場景和情感的有力詞彙。

重足而立-成語圖片

重足而立成语图片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