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慢之罪

成語拼音

bū màn zhī zuì

逋慢之罪成語解釋

不遵守法令的罪過。

典故出處

宋·王安石《再辭同修起居注第五狀》臣之區區,辭說已窮,然不敢避逋慢之罪而苟止者,非特欲守前言之信,亦不敢上累朝廷。”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他此次的延誤給工作帶來了諸多麻煩,實在是犯下了逋慢之罪,必須深刻反省。

成語故事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官員名叫張元。張元爲人正直,工作勤勉,但他卻有着一個不爲人知的煩惱。 當時,這個國度的官場風氣頗爲複雜,一些官員爲了個人私利不擇手段,相互勾結。而張元對於這種現象深感痛心,他一直秉持着公正廉潔的原則,不願意與那些不良官員同流合污。 有一次,一項重要的政務需要緊急處理,上級要求各個部門迅速行動起來。然而,其他一些官員卻故意拖延,遲遲不採取行動,試圖從中謀取私利。張元看到這種情況,心急如焚,他多次催促那些官員,希望他們能夠儘快處理事務。 可是,那些官員不僅不聽從張元的勸告,反而對他心生怨恨,認爲他破壞了他們的好事。他們在背後向更高層的官員進讒言,誣陷張元辦事不力,故意拖延工作。高層官員在沒有經過詳細調查的情況下,就輕信了這些謠言,對張元產生了不滿。 不久之後,張元就被上級官員問責,指責他犯了逋慢之罪,即拖延怠慢之罪。張元感到十分委屈和冤枉,他試圖爲自己辯解,但卻沒有人願意相信他。他知道自己陷入了困境,但他仍然堅守自己的原則,不願意向那些不良官員妥協。 在歷史上,類似張元這樣遭受不公正對待的例子並不少見。正如《後漢書》中所記載的許多忠臣義士,他們一心爲國爲民,卻因爲小人的誣陷而遭受冤屈。張元的遭遇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堅守正義和公正並非易事。 然而,張元並沒有因此而氣餒。他默默地承受着這一切,繼續努力工作,希望有一天能夠洗清自己的冤屈。終於,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真相大白,那些誣陷他的官員的醜惡行徑被揭露出來,高層官員也意識到了自己的錯誤,對張元表示了歉意。 張元的經歷告訴我們,即使在面臨困難和不公正的待遇時,我們也不能放棄自己的信念和原則。只有堅持正義,才能最終戰勝邪惡。雖然可能會經歷一段艱難的時期,但只要我們保持堅定的信念和不屈的精神,就一定能夠迎來光明的未來。就像張元一樣,雖然他曾被冤枉犯了逋慢之罪,但最終他還是證明了自己的清白和價值。

逋慢之罪-成語圖片

逋慢之罪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