逋逃之臣

成語拼音

bū táo zhī chén

逋逃之臣成語解釋

逃亡的罪臣。

典故出處

漢·荀悅《漢紀·成帝紀》以單于屈體稱臣奉使朝賀,無有二心,而今反受其逋逃之臣,是貪一夫之得,而失一國之心。”

成語典故

成語造句

當年他犯了大錯,從此成爲了逋逃之臣,四處流亡,不敢歸家。

成語故事

在春秋時期,各國紛爭不斷,局勢動盪不安。 有一個小諸侯國的大臣,名叫李義。他本是一個心懷壯志、有才有德之人,但無奈他所在的國家君主昏庸無道,聽信讒言,將李義無端地降罪。李義爲了避免遭受迫害,不得不逃離自己的國家,成爲了一名逋逃之臣。 他一路顛沛流離,歷經艱辛。在逃亡的過程中,他看到了百姓們因爲戰爭而生活困苦,流離失所,心中充滿了悲憤。他深知這一切的根源在於各國君主的貪婪和野心。 李義來到了一個相對強大的諸侯國,希望能夠得到重用,一展自己的抱負,同時也爲天下百姓謀福祉。然而,一開始他並不被信任,畢竟他是一個逋逃之臣,人們對他有所疑慮和防備。 但李義並沒有氣餒,他憑藉着自己的智慧和才能,逐漸在這個國家嶄露頭角。他積極爲君主出謀劃策,提出了許多有利於國家發展和穩定的建議。他引經據典,以歷史上的興衰成敗爲例,勸說君主以民爲本,施行仁政,避免重蹈其他國家的覆轍。 隨着時間的推移,李義的才能和忠誠終於得到了認可,君主開始對他委以重任。他利用自己的權力,努力改善百姓的生活,積極推動國家的發展。在他的努力下,這個諸侯國日益強大,百姓們安居樂業。 而李義也終於從一個逋逃之臣,成爲了備受尊敬的大臣。他的經歷告訴人們,一個人的價值不應被過去的身份所束縛,只要心懷正義和理想,即使曾經處於困境,也能夠通過自己的努力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爲國家和人民做出貢獻。 後來,人們提起李義,都會感慨他的傳奇經歷,他也成爲了逋逃之臣中成功逆襲的典範,被人們傳頌不衰。

逋逃之臣-成語圖片

逋逃之臣

其他成語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