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測之罪
成語拼音
- bù cè zhī zuì
不測之罪成語解釋
- 指大罪,死罪。
典故出處
- 戰國·樂毅《報燕惠王書》臨不測之罪,以幸爲利,義之所不敢出也。”
成語典故
- 莫非朝議以我前罪尚輕,又加以不測之罪麼?★《好逑傳》第十三回
成語造句
- 他行事向來謹慎,生怕犯下不測之罪,給自己和家人帶來災禍。
成語故事
- 在古代的一個國度裏,有一位忠誠而正直的臣子叫李明。
李明一心爲國爲民,在朝堂上直言不諱,常常提出一些對國家發展有益的建議。然而,他的直言卻得罪了一些心懷叵測的奸臣。這些奸臣們平日裏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對李明的正直和才能心生嫉妒和怨恨。
一次,國家面臨着一場嚴重的危機,需要有人挺身而出提出解決之策。李明毫不猶豫地站了出來,詳細地闡述了自己的想法和計劃。他的方案切實可行,得到了許多有識之士的認可和支持。但那些奸臣們卻害怕李明因此更加受到皇帝的器重,威脅到他們的地位。
於是,他們暗中勾結,密謀陷害李明。他們捏造了許多虛假的證據,誣陷李明有謀反之心。皇帝在奸臣們的讒言誤導下,漸漸對李明產生了懷疑。最終,皇帝聽信了奸臣們的話,給李明定下了一個莫須有的“不測之罪”。
李明被打入大牢,他感到無比的冤屈和悲憤。他深知自己是被奸臣所害,但卻無力爲自己辯解。在牢中,他想起了歷史上那些因奸臣陷害而遭遇不幸的忠臣義士,心中感慨萬千。
百姓們得知李明蒙冤入獄後,紛紛爲他鳴不平。他們知道李明是一個好官,他的所作所爲都是爲了國家和人民。然而,奸臣們的勢力太大,百姓們也只能是敢怒而不敢言。
最終,李明在牢中含冤而死。他的遭遇成爲了這個國度的一段悲劇,也讓人們深刻地認識到了奸臣當道的危害。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在複雜的社會中,我們要保持清醒的頭腦,明辨是非。不能讓那些心懷不軌之人得逞,以免像李明一樣遭遇不測之罪,給國家和人民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我們也要珍惜那些正直、忠誠的人,給予他們應有的支持和尊重,共同營造一個公平、公正、和諧的社會環境。
不測之罪-成語圖片